群公見和又答四首 其一
群公見和又答四首 其一。清代。劉鶚。 歸來乎,蟪蛄生不知春秋,變滅頃刻猶王侯。歸來乎,五陵草木盡披偃,昨日秋螢滿梁殿。廢興反掌元非難,海水清淺塵瀰漫。吾寧終老青山間,猿吟鶴唳聊醒顏。歸來乎,喚童子,治我圃。無使霜后菜本枯,禦寒更遣窗重糊。從教壯士嗤為儒,我價自若照乘珠。文章烏足存古道,底用詞源三峽倒。功名已付雨中花,意思要同窗外草。歸來乎,常笑張子房,崎嶇愿封留。何如大澤披羊裘,忘機傲兀臨溪流。富貴不足回其頭,高風千載誰當儔?歸來乎,故園之菊今應存,此事欲與淵明論。孤松獨撫倦飛鳥,出岫雅愛無心云。明當秋風月在酉,粳稌初黃催釀酒。
[清代]:劉鶚
歸來乎,蟪蛄生不知春秋,變滅頃刻猶王侯。歸來乎,五陵草木盡披偃,昨日秋螢滿梁殿。
廢興反掌元非難,海水清淺塵瀰漫。吾寧終老青山間,猿吟鶴唳聊醒顏。
歸來乎,喚童子,治我圃。無使霜后菜本枯,禦寒更遣窗重糊。
從教壯士嗤為儒,我價自若照乘珠。文章烏足存古道,底用詞源三峽倒。
功名已付雨中花,意思要同窗外草。歸來乎,常笑張子房,崎嶇愿封留。
何如大澤披羊裘,忘機傲兀臨溪流。富貴不足回其頭,高風千載誰當儔?
歸來乎,故園之菊今應存,此事欲與淵明論。孤松獨撫倦飛鳥,出岫雅愛無心云。
明當秋風月在酉,粳稌初黃催釀酒。
歸來乎,蟪蛄生不知春秋,變滅頃刻猶王侯。歸來乎,五陵草木盡披偃,昨日秋螢滿梁殿。
廢興反掌元非難,海水清淺塵瀰漫。吾甯終老青山間,猿吟鶴唳聊醒顔。
歸來乎,喚童子,治我圃。無使霜後菜本枯,禦寒更遣窗重糊。
從教壯士嗤為儒,我價自若照乘珠。文章烏足存古道,底用詞源三峽倒。
功名已付雨中花,意思要同窗外草。歸來乎,常笑張子房,崎嶇願封留。
何如大澤披羊裘,忘機傲兀臨溪流。富貴不足回其頭,高風千載誰當儔?
歸來乎,故園之菊今應存,此事欲與淵明論。孤松獨撫倦飛鳥,出岫雅愛無心雲。
明當秋風月在酉,粳稌初黃催釀酒。
唐代·劉鶚的簡介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云摶、公約。后更名鶚,字鐵云(劉鐵云[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后,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后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
? 劉鶚的詩(249篇) 〕
明代:
霍與瑕
二月多煙三月風,山花多是滿岡紅。一囊收取春光盡,付與奚奴寄大同。
二月多煙三月風,山花多是滿岡紅。一囊收取春光盡,付與奚奴寄大同。
宋代:
方一夔
露白初濡木,星虛漸集房。蛾飛爭墮水,魚退急投梁。
搗練堤防冷,收禾準備荒。只愁棗紅地,萬馬逐殘羌。
露白初濡木,星虛漸集房。蛾飛爭墮水,魚退急投梁。
搗練堤防冷,收禾準備荒。隻愁棗紅地,萬馬逐殘羌。
唐代:
王建
戴勝誰與爾為名,木中作窠墻上鳴。聲聲催我急種谷,
人家向田不歸宿。紫冠采采褐羽斑,銜得蜻蜓飛過屋。
可憐白鷺滿綠池,不如戴勝知天時。
戴勝誰與爾為名,木中作窠牆上鳴。聲聲催我急種谷,
人家向田不歸宿。紫冠采采褐羽斑,銜得蜻蜓飛過屋。
可憐白鷺滿綠池,不如戴勝知天時。
唐代:
張喬
閑倚蒲團向日眠,不能歸老岳云邊。
舊時僧侶無人在,惟有長松見少年。
閑倚蒲團向日眠,不能歸老嶽雲邊。
舊時僧侶無人在,惟有長松見少年。
:
金天羽
蜂課蜜,課蜜輸香國。當初獵艷摧花叢,花粉狼藉隨東風。
香桃瘦損棠梨泣,紫羅蘭小矜標格。蛛縈花片蝶黏香,姹紫嫣紅半蕭瑟。
蜂課蜜,課蜜輸香國。當初獵豔摧花叢,花粉狼藉隨東風。
香桃瘦損棠梨泣,紫羅蘭小矜標格。蛛縈花片蝶黏香,姹紫嫣紅半蕭瑟。
明代:
林光
斯文曾未識荊州,多少明珠惜暗投。畫舫莫隨流水去,白云多被好山留。
掃除俗慮新茅筆,披過寒冬老布裘。未了乾坤男子事,幾宜擔負幾宜休。
斯文曾未識荊州,多少明珠惜暗投。畫舫莫隨流水去,白雲多被好山留。
掃除俗慮新茅筆,披過寒冬老布裘。未了乾坤男子事,幾宜擔負幾宜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