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貍渡道中
清明日貍渡道中。宋代。范成大。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花燃山色里,柳臥水聲中。石馬立當道,紙鳶鳴半空。墦間人散後,烏鳥正西東。
[宋代]:范成大
譯文
淚水沾滿綸巾,連綿不斷。散亂的頭發,帽子也被風吹斜了。繁花染紅了山野,柳條臥在水面上。石獸立在道路兩旁,紙也在半空中旋飛。人們離開了墳墓以后,烏鴉小鳥們活躍起來,四處覓食。
注釋
范成大在紹興二十四年(1164)任徽州司戶參軍。此詩當作于赴任途中。聯系詩集中前后詩篇分析,“貍渡”似在皖南南陵一帶。
披披:散亂的樣子。側帽:帽子被風吹歪。
石馬:墳前接道兩旁之石獸。
紙鳶(yuan):鷹形風箏。
墦(fan):墳墓。
清明日貍渡道中創作背景
范成大在紹興二十四年(1164)任徽州司戶參軍,赴任途中時值清明,山行道中兩旁的所見所聞令世人有感而發。
詩人范成大就清明山行道中所見景象,一路敘來。山風、細雨,花燃,柳臥,唯獨不見一個人影,在這樣空廓的背景上.大自然顯得頗有活力,但這只是一種藝術的對照。后四句寫墳地上掃墓的人散去,只剩下石馬、紙鳶這些沒有生命的東西作伴。而令人憎惡的烏鴉之類則活躍起來,上下翻飛,四處覓食,暗示出長眠地下的死者亡靈的寂寞。反映出范成大離鄉遠行途中,心頭泛起的一種悵惘、失落之感。
唐代·范成大的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
? 范成大的詩(1993篇) 〕
清代:
趙函
無端抹盡白門煙,衰丑如斯祇自憐。入世茫然同槁木,閱人多矣是寒蟬。
樓頭只掛青天月,水畔間思碧玉年。蕉萃一生緣底事,江潭照影尚纏綿。
無端抹盡白門煙,衰醜如斯祇自憐。入世茫然同槁木,閱人多矣是寒蟬。
樓頭隻掛青天月,水畔間思碧玉年。蕉萃一生緣底事,江潭照影尚纏綿。
明代:
黎民表
招搖有桂樹,結根南海湄。蒙蘢度霜霰,皎潔常不移。
以茲孤直性,貢之白玉墀。春風被蘭茝,榮耀同一時。
招搖有桂樹,結根南海湄。蒙蘢度霜霰,皎潔常不移。
以茲孤直性,貢之白玉墀。春風被蘭茝,榮耀同一時。
:
何絳
坡山渡口春草齊,番山謝豹山中啼。可憐一夜瀟瀟雨,猶向東風憶蜀西。
坡山渡口春草齊,番山謝豹山中啼。可憐一夜瀟瀟雨,猶向東風憶蜀西。
明代:
鄺露
長城萬馀里,宮闕入浮云。飂風驅秋雁,榆黃華葉隕。
羲和無停軌,頹光慘蕭辰。斷尾掉泥涂,無為豢犧牲。
長城萬馀裡,宮闕入浮雲。飂風驅秋雁,榆黃華葉隕。
羲和無停軌,頹光慘蕭辰。斷尾掉泥塗,無為豢犧牲。
唐代:
杜甫
九農成德業,百祀發光輝。報效神如在,馨香舊不違。
南翁巴曲醉,北雁塞聲微。尚想東方朔,詼諧割肉歸。
九農成德業,百祀發光輝。報效神如在,馨香舊不違。
南翁巴曲醉,北雁塞聲微。尚想東方朔,詼諧割肉歸。
宋代:
釋道寧
摩竭正令,未免崎嶇。少室垂慈,早傷風骨。腰囊挈錫,辜負平生。
煉行灰心,遞相鈍致。爭似春雨晴,春山青。白云三片五片,黃鳥一聲兩聲。
摩竭正令,未免崎嶇。少室垂慈,早傷風骨。腰囊挈錫,辜負平生。
煉行灰心,遞相鈍緻。爭似春雨晴,春山青。白雲三片五片,黃鳥一聲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