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堤懷古
隋堤懷古。唐代。張祜。 隋季窮兵復浚川,自為猛虎可周旋。錦帆東去不歸日,汴水西來無盡年。本欲山河傳百二,誰知鐘鼎已三千。那堪重問江都事,回望空悲綠樹煙。
[唐代]:張祜
隋季窮兵復浚川,自為猛虎可周旋。
錦帆東去不歸日,汴水西來無盡年。
本欲山河傳百二,誰知鐘鼎已三千。
那堪重問江都事,回望空悲綠樹煙。
隋季窮兵複浚川,自為猛虎可周旋。
錦帆東去不歸日,汴水西來無盡年。
本欲山河傳百二,誰知鐘鼎已三千。
那堪重問江都事,回望空悲綠樹煙。
詩人張祜立足現實寄寓興亡感的同時,也流露出對國家、對百姓的深深同情和關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懷。何焯曾評論李商隱《隋宮》其二“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說“借錦帆事點化,得水陸繹騷,民不堪命之狀,如在目前。”此一評論用于評論張祜《隋堤懷古》同樣準確,切中肯綮。詩人對民生疾苦的深切關懷深藏而愈顯。由此看來,張祜不僅僅對歷史的興亡特別關注,也不僅僅只有對現實的擔憂,更有對民生的深切關懷和同情。他面對遺址陳跡不只是慨嘆惋惜,也不只是追悼責備,更多的是面對現實,“以史為鏡”照出當朝的一些社會政治狀況,并為當朝一步步走向衰落滅亡的深淵而憂心忡忡,表現出高度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批判精神。
唐代·張祜的簡介
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
? 張祜的詩(329篇) 〕
明代:
鄺露
長城萬馀里,宮闕入浮云。飂風驅秋雁,榆黃華葉隕。
羲和無停軌,頹光慘蕭辰。斷尾掉泥涂,無為豢犧牲。
長城萬馀裡,宮闕入浮雲。飂風驅秋雁,榆黃華葉隕。
羲和無停軌,頹光慘蕭辰。斷尾掉泥塗,無為豢犧牲。
唐代:
錢起
荃蕙有奇性,馨香道為人。不居眾芳下,寧老空林春。
之子秉高節,攻文還守真。素書寸陰盡,流水怨情新。
濟濟振纓客,煙霄各致身。誰當舉玄晏,不使作良臣。
荃蕙有奇性,馨香道為人。不居衆芳下,甯老空林春。
之子秉高節,攻文還守真。素書寸陰盡,流水怨情新。
濟濟振纓客,煙霄各緻身。誰當舉玄晏,不使作良臣。
:
區必傅
杖策恣邀游,相從在浚谷。洞口白云生,天際巖如屋。
瀑布掛崖間,飛空作碧玉。長侶江流聲,還如煙霧簇。
杖策恣邀遊,相從在浚谷。洞口白雲生,天際巖如屋。
瀑布掛崖間,飛空作碧玉。長侶江流聲,還如煙霧簇。
明代:
王廷相
省垣梧竹抱幽虛,吏散蕭然似隱居。風冷池亭猶岸幘,日斜窗幾有攤書。
身依明主忻難遇,官佐戎機愧自疏。有美東曹稱獨步,腐儒何幸接簪裾。
省垣梧竹抱幽虛,吏散蕭然似隱居。風冷池亭猶岸幘,日斜窗幾有攤書。
身依明主忻難遇,官佐戎機愧自疏。有美東曹稱獨步,腐儒何幸接簪裾。
:
弘歷
先漏春光如自喜,蘄留秋色了無愁。如何卉里孤高種,也做偷寒送暖流。
先漏春光如自喜,蘄留秋色了無愁。如何卉裡孤高種,也做偷寒送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