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三祖山
題三祖山。宋代。王之道。 觀山不憚遠,有癖老增劇。是行迫王事,所過飛鳥疾。路傍四五祖,不得著腳歷。朝來所干集,我愿容自適。沖寒走海會,嘯吟遂終日。眷言三祖山,經從阻良覿。僧果知我意,飯仆濟行色。崎嶇五十里,入山及未昃。山頭殘雪在,青瑤點微白。殷勤承老禪,傾蓋同莫逆。為言信此山,予寶始今日。欲以扶我衰,不鄙昔輕策。捫蘿助探討,躡石共登陟。群峰聳遙翠,一水漲深碧。行行何所喜。兩腳有余力。歸來飽香積,清淡更過昔。
[宋代]:王之道
觀山不憚遠,有癖老增劇。
是行迫王事,所過飛鳥疾。
路傍四五祖,不得著腳歷。
朝來所干集,我愿容自適。
沖寒走海會,嘯吟遂終日。
眷言三祖山,經從阻良覿。
僧果知我意,飯仆濟行色。
崎嶇五十里,入山及未昃。
山頭殘雪在,青瑤點微白。
殷勤承老禪,傾蓋同莫逆。
為言信此山,予寶始今日。
欲以扶我衰,不鄙昔輕策。
捫蘿助探討,躡石共登陟。
群峰聳遙翠,一水漲深碧。
行行何所喜。兩腳有余力。
歸來飽香積,清淡更過昔。
觀山不憚遠,有癖老增劇。
是行迫王事,所過飛鳥疾。
路傍四五祖,不得著腳曆。
朝來所幹集,我願容自適。
沖寒走海會,嘯吟遂終日。
眷言三祖山,經從阻良覿。
僧果知我意,飯仆濟行色。
崎嶇五十裡,入山及未昃。
山頭殘雪在,青瑤點微白。
殷勤承老禪,傾蓋同莫逆。
為言信此山,予寶始今日。
欲以扶我衰,不鄙昔輕策。
捫蘿助探討,躡石共登陟。
群峰聳遙翠,一水漲深碧。
行行何所喜。兩腳有餘力。
歸來飽香積,清淡更過昔。
唐代·王之道的簡介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
? 王之道的詩(991篇) 〕
近代:
黃?;?/a>
蟄居苦炎蒸,一室類枯槁。攢眉朝暮吟,不醉吻猶燥。
昨宵幾樹風,感此秋意早。攜手訪山人,紆途認泉繞。
蟄居苦炎蒸,一室類枯槁。攢眉朝暮吟,不醉吻猶燥。
昨宵幾樹風,感此秋意早。攜手訪山人,紆途認泉繞。
明代:
郭之奇
或歌或罷有馀思,不可如何賦遠而。日月驚心成老大,風云逼眼動愁悲。
人間美景當頭錯,山背煙容覿面欺。斗室何關終古事,此中惆悵復誰知。
或歌或罷有馀思,不可如何賦遠而。日月驚心成老大,風雲逼眼動愁悲。
人間美景當頭錯,山背煙容覿面欺。鬥室何關終古事,此中惆悵複誰知。
近代:
劉咸滎
何處桃源可問津,我生應嘆不逢辰。八年風雨搖中國,一席冠裳奪外人。
民滴殘膏猶有淚,天沉殺氣久無春。葩經讀罷鬩墻句,四顧茫茫一愴神。
何處桃源可問津,我生應歎不逢辰。八年風雨搖中國,一席冠裳奪外人。
民滴殘膏猶有淚,天沉殺氣久無春。葩經讀罷鬩牆句,四顧茫茫一愴神。
明代:
岑徵
朱戟成行馬鬣前,壟頭云氣接朱仙。椒漿不是黃龍酒,滴到泉臺也枉然。
朱戟成行馬鬣前,壟頭雲氣接朱仙。椒漿不是黃龍酒,滴到泉臺也枉然。
兩漢:
佚名
一丘一壑。野鶴孤云隨處樂。篆帶紗巾。且與筠莊作主人。
高山流水。指下風生千古意。壽慶年年。長在新秋六日前。
一丘一壑。野鶴孤雲隨處樂。篆帶紗巾。且與筠莊作主人。
高山流水。指下風生千古意。壽慶年年。長在新秋六日前。
:
弘歷
招提湖北角,閱武便曾過。碧篆消新火,青松拿老柯。
客心惜頹廢,僧意冀檀那。欲擬從其愿,民財慮費多。
招提湖北角,閱武便曾過。碧篆消新火,青松拿老柯。
客心惜頹廢,僧意冀檀那。欲擬從其願,民財慮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