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倚舵秋江滸
水調歌頭·倚舵秋江滸。宋代。吳潛。 倚舵秋江滸,明日片帆輕。從頭點檢身世,百事已圓成。及第曾攀龍首,仕宦曾居鴟閣,衣錦更光榮。若又不知止,天道恐虧盈。借稱呼,遮俗眼,便歸耕。但馀心愿,朝暮香火告神明。一愿君王萬壽,次愿干戈永息,三愿歲豐登。四愿老安樂,疾病免相榮。
[宋代]:吳潛
倚舵秋江滸,明日片帆輕。從頭點檢身世,百事已圓成。及第曾攀龍首,仕宦曾居鴟閣,衣錦更光榮。若又不知止,天道恐虧盈。借稱呼,遮俗眼,便歸耕。但馀心愿,朝暮香火告神明。一愿君王萬壽,次愿干戈永息,三愿歲豐登。四愿老安樂,疾病免相榮。
倚舵秋江滸,明日片帆輕。從頭點檢身世,百事已圓成。及第曾攀龍首,仕宦曾居鴟閣,衣錦更光榮。若又不知止,天道恐虧盈。借稱呼,遮俗眼,便歸耕。但馀心願,朝暮香火告神明。一願君王萬壽,次願幹戈永息,三願歲豐登。四願老安樂,疾病免相榮。
唐代·吳潛的簡介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
? 吳潛的詩(493篇) 〕
宋代:
孔平仲
驅馬汴河西,從此游帝鄉。瞻言驛堠短,喜及春日長。
碧瓦映茅茨,人煙密相望。芻茭足供馬,亦有酒可嘗。
驅馬汴河西,從此遊帝鄉。瞻言驛堠短,喜及春日長。
碧瓦映茅茨,人煙密相望。芻茭足供馬,亦有酒可嘗。
宋代:
吳則禮
華館相望接使星,長淮南北已休兵。便須買酒催行樂,更覓何時是太平。
華館相望接使星,長淮南北已休兵。便須買酒催行樂,更覓何時是太平。
:
汪精衛
朝暉流影入云羅,盡熨風紋似鏡磨。一種清明和悅意,欲將坦蕩托微波。
朝暉流影入雲羅,盡熨風紋似鏡磨。一種清明和悅意,欲將坦蕩托微波。
唐代:
張立
四十里城花發時,錦囊高下照坤維。
雖妝蜀國三秋色,難入豳風七月詩。
四十裡城花發時,錦囊高下照坤維。
雖妝蜀國三秋色,難入豳風七月詩。
金朝:
李俊民
山市家家秉燭游,風檐齊掛月燈毬。不須更用閑妝點,人在鰲峰最上頭。
山市家家秉燭遊,風檐齊掛月燈毬。不須更用閑妝點,人在鰲峰最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