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行
江村行。唐代。張籍。 南塘水深蘆筍齊,下田種稻不作畦。耕場磷磷在水底,短衣半染蘆中泥。田頭刈莎結為屋,歸來系牛還獨宿。水淹手足盡有瘡,山虻繞身飛飏飏.桑林椹黑蠶再眠,婦姑采桑不向田。江南熱旱天氣毒,雨中移秧顏色鮮。一年耕種長苦辛,田熟家家將賽神。
[唐代]:張籍
南塘水深蘆筍齊,下田種稻不作畦。耕場磷磷在水底,
短衣半染蘆中泥。田頭刈莎結為屋,歸來系牛還獨宿。
水淹手足盡有瘡,山虻繞身飛飏飏.桑林椹黑蠶再眠,
婦姑采桑不向田。江南熱旱天氣毒,雨中移秧顏色鮮。
一年耕種長苦辛,田熟家家將賽神。
南塘水深蘆筍齊,下田種稻不作畦。耕場磷磷在水底,
短衣半染蘆中泥。田頭刈莎結為屋,歸來系牛還獨宿。
水淹手足盡有瘡,山虻繞身飛飏飏.桑林椹黑蠶再眠,
婦姑采桑不向田。江南熱旱天氣毒,雨中移秧顔色鮮。
一年耕種長苦辛,田熟家家將賽神。
唐代·張籍的簡介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 張籍的詩(387篇) 〕
:
俞明震
洪濤穴蛙黽,岸圮江流橫。落日散寒烏,泊舟心轉驚。
吹荻爇殘火,四望無人行。老翁七十馀,煢煢草底生。
洪濤穴蛙黽,岸圮江流橫。落日散寒烏,泊舟心轉驚。
吹荻爇殘火,四望無人行。老翁七十馀,煢煢草底生。
元代:
黃庚
碧玉花冠素錦裳,對拈棋子費思量。
終年不下神仙著,想是蓬萊日月長。
碧玉花冠素錦裳,對拈棋子費思量。
終年不下神仙著,想是蓬萊日月長。
:
王鏡寰
為傍巖腰筑一椽,好留遺跡在林泉。去梯玩月名流已,側帽填詞韻事傳。
塔影寫殘銜嶺月,鐘聲穿破隔溪煙。吟詩結社人伊往,且訪高僧學坐禪。
為傍巖腰築一椽,好留遺跡在林泉。去梯玩月名流已,側帽填詞韻事傳。
塔影寫殘銜嶺月,鐘聲穿破隔溪煙。吟詩結社人伊往,且訪高僧學坐禪。
明代:
林光
返照千林酒一卮,晚山剛對弄雛時。眼中觸處成真樂,身外浮名總不知。
元亮貧來還乞食,堯夫老去只游嬉。行云流水無窮意,老樹精應不作疑。
返照千林酒一卮,晚山剛對弄雛時。眼中觸處成真樂,身外浮名總不知。
元亮貧來還乞食,堯夫老去隻遊嬉。行雲流水無窮意,老樹精應不作疑。
:
楊啟宇
如封似閉挽圈圈,斂盡鋒芒鐵裹棉。更有沾衣十八跌,任憑沖撞不挨邊。
如封似閉挽圈圈,斂盡鋒芒鐵裹棉。更有沾衣十八跌,任憑沖撞不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