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壇夜見海
登天壇夜見海。唐代。李益。 朝游碧峰三十六,夜上天壇月邊宿。仙人攜我搴玉英,壇上夜半東方明。仙鐘撞撞近海日,海中離離三山出。霞梯赤城遙可分,霓旌絳節(jié)倚彤云。八鸞五鳳紛在御,王母欲上朝元君。群仙指此為我說,幾見塵飛滄海竭。竦身別我期丹宮,空山處處遺清風。九州下視杳未旦,一半浮生皆夢中。始知武皇求不死,去逐瀛洲羨門子。
朝游碧峰三十六,夜上天壇月邊宿。仙人攜我搴玉英,
壇上夜半東方明。仙鐘撞撞近海日,海中離離三山出。
霞梯赤城遙可分,霓旌絳節(jié)倚彤云。八鸞五鳳紛在御,
王母欲上朝元君。群仙指此為我說,幾見塵飛滄海竭。
竦身別我期丹宮,空山處處遺清風。九州下視杳未旦,
一半浮生皆夢中。始知武皇求不死,去逐瀛洲羨門子。
李益簡介
唐代·李益的簡介

李益(約750—約830), 唐代詩人,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qū)),后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于七絕。
...〔 ? 李益的詩(183篇) 〕猜你喜歡
得東山居主人戀家不出因借戴希周漁鄉(xiāng)居賦雜興六首 其二
借得漁鄉(xiāng)住,蟾光忽滿輪。金波隨短棹,銀漢有通津。
幾度中秋月,今宵自在身。一尊消得醉,眼底欠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