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林紅葉,芙蓉將謝,天然妝點秋屏列。譯文及注釋
譯文
深秋來了,落木蕭蕭,原先茂密的樹林看上去變得稀疏了。但是,那山上的紅葉,還有那即將謝去的芙蓉,這時卻格外惹人喜愛。周圍的群山,造化成了秋天的屏障,一重一重,千姿百態(tài)的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晚霞被遮斷,夕陽斜照在山坡上,山腰間又忽然顯露出悠悠然的令人神往的亭榭。
啊,多么美好的景色呵!畫船上的艄公,請你慢慢的劃,讓我再看看。唱歌的,請繼續(xù)唱,不要停下來。寫詩的,請乘著自己興致,盡情的寫吧,千萬不要停筆。
注釋
秋屏:秋天的屏障。
亭榭:亭閣臺榭。
分付:囑咐;命令。
鑒賞
這首寫西湖秋景的小令,一開始渲染深秋景色,稀疏樹林,被秋霜染紅的楓葉,將要凋謝的木芙蓉。但是,作者要強(qiáng)調(diào)的,不是這蕭瑟的景象,而是天然裝點成的秋天特有的重重疊疊的山巒的可愛。深秋時節(jié),有的樹木雖然落葉,而不落葉的樹木依然翠綠,加上經(jīng)霜的紅葉,那秋山被點綴得何等斑斕,因而使人沒有絲毫傷感。接著寫晚霞映在山坡上,寫山腰間驀然露出的亭榭,晚霞前用一個“斷”字,亭榭前用一個“閃”字,這都使自然界的景象機(jī)趣盎然,活靈活現(xiàn),令人感到儀態(tài)萬方,千姿百態(tài)。在亭榭閃出后,又用一個“閑”字。一“閃”一“閑”,既驀然,又悠然,想象豐富,意境悠遠(yuǎn)。作者薛昂夫是維吾爾族詩人,對漢文化造詣頗深。當(dāng)時的評論者稱“其詩詞新嚴(yán)飄逸”(王德淵《薛昂夫詩集序》),就這首小令而言,也可見他的文字功夫非同一般。
薛昂夫簡介
元代·薛昂夫的簡介

薛昂夫(1267—1359) 元代散曲家。回鶻(即今維吾爾族)人。原名薛超吾,以第一字為姓。先世內(nèi)遷,居懷孟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陽)。祖、父皆封覃國公。漢姓為馬,又字九皋,故亦稱馬昂夫、馬九皋。據(jù)趙孟頫《薛昂夫詩集序》(《松雪齋文集》),他曾執(zhí)弟子禮于劉辰翁(1234~1297)門下,約可推知他生年約在元初至元年間。歷官江西省令史,僉典瑞院事、太平路總管、衢州路總管等職。薛昂夫善篆書,有詩名,詩集已佚。詩作存于《皇元風(fēng)雅后集》、《元詩選》等集中。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詩(24篇)〕猜你喜歡
-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
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
出自 宋代 柳永: 《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
- 怕相思,已相思,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
-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
- 山遠(yuǎn)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出自 宋代 辛棄疾: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
-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出自 宋代 周紫芝: 《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
-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出自 唐代 賀知章: 《回鄉(xiāng)偶書二首·其一》
-
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
出自 宋代 司馬光: 《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