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勇韜力的成語故事

拼音xián yǒng tāo lì
基本解釋銜:含;韜:掩藏。把勇氣和力量掩蓋起來。比喻收斂鋒芒,待機而動。
出處唐·柳宗元《獻平淮夷伯雅表》:“銜勇韜力,日思予殛。”
暫未找到成語銜勇韜力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銜勇韜力)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隔靴搔癢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康山契穩禪師》:“曰:‘恁么則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 |
長夜之飲 | 《史記·滑稽列傳》:“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 |
敏而好學 | 《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自食其果 | 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
花言巧語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0卷:“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
視死如歸 |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下》:“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呂氏春秋 勿躬》:“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
進銳退速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其進銳者,其退速。” |
互通有無 | 唐 韓愈《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
赴湯蹈火 | 晉 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 |
三三兩兩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清商曲辭四 嬌女詩》:“行不獨自去,三三兩兩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