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驢技窮的成語故事

拼音qián lǘ jì qióng
基本解釋黔:今貴州省;窮:盡。黔地的驢;本領窮盡了。比喻極為有限的一點本領也用盡了。
出處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驢》:“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黔驢技窮的典故
很久以前,在中國貴州沒有驢子這種動物,大家都不知道驢子長什么樣子。有一天,有一個人從別的地方運了一頭驢子到貴州,他把驢子放在山腳下,山里的老虎遠遠看到驢子在叫,心想:“這是哪來的怪物呀!看它的樣子好像很厲害,我還是離他遠一點比較安全!”過了一段時間,老虎看到驢子每天就是走來走去、偶而叫幾聲!老虎心里又想:“這個家伙個子是很大,不曉得會些什么,我來試試它!”老虎就偷偷地走到驢子身邊,故意碰了驢子一下,驢子被碰了以后非常生氣:“你干嘛碰我呀!”說完就舉起腳來踢老虎,一次、二次,三次,每次都沒踢中,老虎這才發現:“這個驢子只會用腳踢人,根本沒什么本事嘛!”于是,老虎就張大嘴要把驢子吃掉,驢子嚇的大叫:“你不要靠過來喔!我會踢人喔!”老虎大笑說:“你會的不過就是踢人,我還會吃人呢!”老虎說完就把驢子給吃到肚子里去了!后來,大家就把這只貴州的驢子被老虎吃掉的事變成“黔驢之技”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的點子、方法都很普通,沒有特殊的地方!另外,也有人把這句成語說成“黔驢技窮”!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黔驢技窮)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混世魔王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
食不充口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無那晚夕的。” |
五花大綁 | 李季《王貴與李香香》第二部二:“順著捆來橫著綁,五花大綁吊在二梁上。” |
清清楚楚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6回:“又見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勝衣,故憨憨的只管貪看。” |
鑒影度形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2回:“這三人將籃子內物件,一齊擺出仔細瞧看,或者寸紙,或者只字,鑒影度形,一概俱無,又仍一件一件裝入籃內。” |
源源不斷 | 《孟子 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
同心合力 |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廢書而嘆 |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
因噎廢食 | 漢 劉向《說苑》:“一噎之故,絕谷不食。” |
視死如歸 |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下》:“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呂氏春秋 勿躬》:“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