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慢 第二體》拼音版
清代:樊增祥
臨江仙慢第二體-樊增祥
巷陌太平鼓,千門爆竹,并作春聲。少年事、朱樓系馬彈箏。
新正。有金船酒,銀橋月、氣象承平。逢人日,看定王紅萼,別有風情。
香清。韋郎晝寢,一晌茶熟詩成。好栽培芳樹,待燕停鶯。
飛觥。對昆池水,南山雪、老眼常明。江南路,又杏花春雨,迎接先生。
唐代·樊增祥的簡介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員、文學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別字樊山,號云門,晚號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緒進士,歷任渭南知縣、陜西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辛亥革命爆發,避居滬上。袁世凱執政時,官參政院參政。曾師事張之洞、李慈銘,為同光派的重要詩人,詩作艷俗,有“樊美人”之稱,又擅駢文,死后遺詩三萬余首,并著有上百萬言的駢文,是我國近代文學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產詩人。著有《樊山全集》。
...〔
? 樊增祥的詩(41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