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三十首·十一
論詩三十首·十一。金朝。元好問。 眼處心聲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
[金朝]:元好問
眼處心聲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
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
眼處心聲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
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
這首詩批評了缺乏現實體驗的模擬文風(如西昆體、江西詩派等),指出了詩歌(文學)創作的源泉是客觀現實,真情必然來自詩人的切實生活感受。元好問認為,文學作品不是作家頭腦中虛構的,而是客觀現實在頭腦中的反映。只有像杜甫那樣“親到長安”,對客觀的描寫對象有了實際的接觸和體驗,才能激發內心的感受,寫出入神的詩句。如果一味去“暗中摸索”,臨摹前人的作品,是永遠不可能在詩中真實地描繪出現實對象的(“總非真”)。這樣,元好問就在杜甫和杜詩的影寫者們中清晰地劃出了一條真、假詩人地界限。
唐代·元好問的簡介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 元好問的詩(549篇) 〕
明代:
邊貢
書來休更問新銜,蹇命非才久自諳。游屐謾誇探虎窟,釣竿何用狎龍潭。
終知展季三宜黜,豈但嵇康七不堪。傳語故交虛北望,已看華發住江南。
書來休更問新銜,蹇命非才久自諳。遊屐謾誇探虎窟,釣竿何用狎龍潭。
終知展季三宜黜,豈但嵇康七不堪。傳語故交虛北望,已看華發住江南。
宋代:
趙師俠
茫茫云海浩無邊。天與誰相連。舳艫萬里來往,有禱必安全。專掌握,雨晹權。屬豐年。瓊卮玉醴,饗此精誠,福慶綿綿。
茫茫雲海浩無邊。天與誰相連。舳艫萬裡來往,有禱必安全。專掌握,雨晹權。屬豐年。瓊卮玉醴,饗此精誠,福慶綿綿。
宋代:
林希逸
幕畫如兄有異才,嶺南聲價動諸臺。登龍尾道呼班去,為鱷魚州守印來。
定有賞音相料理,何妨進卷小徘徊。遙知得意行吟處,傍柳堤看菡萏開。
幕畫如兄有異才,嶺南聲價動諸臺。登龍尾道呼班去,為鱷魚州守印來。
定有賞音相料理,何妨進卷小徘徊。遙知得意行吟處,傍柳堤看菡萏開。
宋代:
李之儀
踏盡田塍轉盡山,芥塘猶在夕陽間。主人縮地元多術,何事今朝特見慳。
踏盡田塍轉盡山,芥塘猶在夕陽間。主人縮地元多術,何事今朝特見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