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顧炎武的詩 >
孫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時僑寓太原不獲執(zhí)紼適吳中有傳示同社名氏者感觸之意遂見乎辭
孫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時僑寓太原不獲執(zhí)紼適吳中有傳示同社名氏者感觸之意遂見乎辭
孫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時僑寓太原不獲執(zhí)紼適吳中有傳示同社名氏者感觸之意遂見乎辭。清代。顧炎武。 老不越疆吊,吾衰況疏慵。遙憑太行云,迢遰過夏峰。泉源日清泚,上有百尺松。憶叨忘年契,一紀(jì)秋徂冬。常思依蜀莊,有懷追楚龔。不得拜靈輀,限此關(guān)山重。會葬近千人,來觀馬鬣封。儻有徐孺子,只雞遠奔從。一時諸生間,得無少茅容。俗流騖聲華,考實皆凡庸。淄澠竟誰知,管華稱一龍。我無人倫鑒,焉敢希林宗。惟愿師伯夷,寧隘母不恭。嗟此衰世意,往往纏心胸。回首視秋山,肅矣霜露濃。
[清代]:顧炎武
老不越疆吊,吾衰況疏慵。遙憑太行云,迢遰過夏峰。
泉源日清泚,上有百尺松。憶叨忘年契,一紀(jì)秋徂冬。
常思依蜀莊,有懷追楚龔。不得拜靈輀,限此關(guān)山重。
會葬近千人,來觀馬鬣封。儻有徐孺子,只雞遠奔從。
一時諸生間,得無少茅容。俗流騖聲華,考實皆凡庸。
淄澠竟誰知,管華稱一龍。我無人倫鑒,焉敢希林宗。
惟愿師伯夷,寧隘母不恭。嗟此衰世意,往往纏心胸。
回首視秋山,肅矣霜露濃。
老不越疆吊,吾衰況疏慵。遙憑太行雲(yún),迢遰過夏峰。
泉源日清泚,上有百尺松。憶叨忘年契,一紀(jì)秋徂冬。
常思依蜀莊,有懷追楚龔。不得拜靈輀,限此關(guān)山重。
會葬近千人,來觀馬鬣封。儻有徐孺子,隻雞遠奔從。
一時諸生間,得無少茅容。俗流騖聲華,考實皆凡庸。
淄澠竟誰知,管華稱一龍。我無人倫鑒,焉敢希林宗。
惟願師伯夷,甯隘母不恭。嗟此衰世意,往往纏心胸。
回首視秋山,肅矣霜露濃。
唐代·顧炎武的簡介
顧炎武(1613.7.15-1682.2.15),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千燈鎮(zhèn)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南都敗后,因為仰慕文天祥學(xué)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xué)者尊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經(jīng)學(xué)家、史地學(xué)家和音韻學(xué)家,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xué)五書》、《韻補正》、《古音表》、《詩本音》、《唐韻正》、《音論》、《金石文字記》、《亭林詩文集》等。
...〔
? 顧炎武的詩(280篇) 〕
宋代:
張侃
五五三三拋堶忙,柳絲深處映陂塘。貍奴犬子尋陰地,八九春中日正長。
五五三三拋堶忙,柳絲深處映陂塘。貍奴犬子尋陰地,八九春中日正長。
明代:
楊慎
楊林今日是昭關(guān),白首拘留未得還。漁父浣紗渾不見,斷腸今古淚潺湲。
楊林今日是昭關(guān),白首拘留未得還。漁父浣紗渾不見,斷腸今古淚潺湲。
明代:
沈周
清苕達宜興,道湖已成算。仆夫卻告難,風(fēng)浪卒莫玩。
勸我陟山麓,正爾免憂患。彼此有得失,我臆殊未斷。
清苕達宜興,道湖已成算。仆夫卻告難,風(fēng)浪卒莫玩。
勸我陟山麓,正爾免憂患。彼此有得失,我臆殊未斷。
近代:
溥儒
羽陽宮殿悲何處。彩云蕭史同朝暮。霸業(yè)久隨塵,問咸陽、可憐焦土。
祗河岳,還如故。
羽陽宮殿悲何處。彩雲(yún)蕭史同朝暮。霸業(yè)久隨塵,問鹹陽、可憐焦土。
祗河嶽,還如故。
清代:
徐釚
儂似浮萍漂泊里。不道留儂,到便儂留住。柳絮隨風(fēng)花落處。
為儂又惹閒情緒。
儂似浮萍漂泊裡。不道留儂,到便儂留住。柳絮隨風(fēng)花落處。
為儂又惹閒情緒。
元代:
馮子振
逃吳辭楚無家住。解寶劍贈津父。十年間隸越鞭荊,怒卷秋江潮雨。
想空城組練三千,白馬素車回去。又逡巡月上波平,暮色在煙光紫處。
逃吳辭楚無家住。解寶劍贈津父。十年間隸越鞭荊,怒卷秋江潮雨。
想空城組練三千,白馬素車回去。又逡巡月上波平,暮色在煙光紫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