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掃芳林
八六子·掃芳林。宋代。王沂孫。 掃芳林。幾番風雨,匆匆老盡春禽。漸薄潤侵衣不斷,嫩涼隨扇初生。晚窗自吟。沈沈。幽徑芳尋。晻靄苔香簾凈,蕭疏竹影庭深。謾淡卻蛾眉,晨妝慵掃,寶釵蟲散,繡屏鸞破,當時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聽琴。料如今。門前數重翠陰。
[宋代]:王沂孫
掃芳林。幾番風雨,匆匆老盡春禽。漸薄潤侵衣不斷,嫩涼隨扇初生。晚窗自吟。
沈沈。幽徑芳尋。晻靄苔香簾凈,蕭疏竹影庭深。謾淡卻蛾眉,晨妝慵掃,寶釵蟲散,繡屏鸞破,當時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聽琴。料如今。門前數重翠陰。
掃芳林。幾番風雨,匆匆老盡春禽。漸薄潤侵衣不斷,嫩涼隨扇初生。晚窗自吟。
沈沈。幽徑芳尋。晻靄苔香簾淨,蕭疏竹影庭深。謾淡卻蛾眉,晨妝慵掃,寶釵蟲散,繡屏鸞破,當時暗水和雲泛酒,空山留月聽琴。料如今。門前數重翠陰。
王沂孫的這首詞作就是一篇有著廣闊的審美空間的作品。
“掃芳林,幾番風雨,匆匆老盡春禽。”是對暮春景象的描繪。經歷了幾番風雨摧折的芳林已失去了往日的新鮮,連棲息其中的春禽也衰老了幾許。
“漸薄潤侵衣不斷,嫩涼隨扇初生。晚窗自吟。”是寫詩人暮春之夜的感受:詩人臨窗自吟,拂動羅扇,暮大公報濕潤輕輕地漫上了衣襟。從筆調上看已由開頭的沉郁向輕松過渡。
“沈沈,幽徑芳尋。晻靄苔香簾凈,蕭疏竹影庭深。”這幾句轉入懷人,全是虛擬語氣。詩人想,暮靄降臨之際,意中人的居地一定是竹影橫斜,庭院深深,潔凈的珠簾正拂動著散發輕香的青苔,而她,也許正沿著花木扶疏的幽徑獨自徘徊。
“謾淡卻蛾眉,晨妝慵掃,寶釵蟲散,繡屏鸞破。”這幾句寫意中人的百無聊賴。
“當時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聽琴。”詩人由意中人寂寞凄楚的環境轉入已往情事的回憶。
“料如今,門前數重翠陰。”以景作結,含蓄而有興味。詩人以意中人門前的翠陰漸深漸濃,暗示時光流逝,相會無期。因此,雖無一個情字,但無處不有情在,雖無一個恨字,但無處不有恨在,真是“道似無情卻有情!”
唐代·王沂孫的簡介
王沂孫,字圣與,號碧山、中仙、玉笥山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年輩大約與張炎相仿,入元后曾任慶元路學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樂府》。
...〔
? 王沂孫的詩(75篇) 〕
宋代:
章采
搖搖花,長安城南道。
小草欣欣造物勻,三月來來野田好。
搖搖花,長安城南道。
小草欣欣造物勻,三月來來野田好。
明代:
顧璘
西園虛閣對高林,閉戶焚香養道心。勝地幾年頻悵望,歸帆千里一開襟。
云深獨鶴蕭蕭舞,海近寒龍細細吟。明月倚闌無限興,莫因人世嘆浮沉。
西園虛閣對高林,閉戶焚香養道心。勝地幾年頻悵望,歸帆千裡一開襟。
雲深獨鶴蕭蕭舞,海近寒龍細細吟。明月倚闌無限興,莫因人世歎浮沉。
明代:
袁華
昔陪張外史,躡云上崔嵬。前登風篁嶺,酌泉蒼蘚堆。
后度麥岡重,荒墳際蒿萊。陵谷嗟變遷,覽茲良悲哉。
昔陪張外史,躡雲上崔嵬。前登風篁嶺,酌泉蒼蘚堆。
後度麥岡重,荒墳際蒿萊。陵谷嗟變遷,覽茲良悲哉。
明代:
鄭善夫
西崦山前逢首夏,與君一笑共扁舟。已無梅花爛刺眼,賴有太湖清散愁。
晴日菰蒲鵝鸛下,遠風波浪魚龍游。酒酣忽憶鴟夷子,長日掛帆天漢流。
西崦山前逢首夏,與君一笑共扁舟。已無梅花爛刺眼,賴有太湖清散愁。
晴日菰蒲鵝鸛下,遠風波浪魚龍遊。酒酣忽憶鴟夷子,長日掛帆天漢流。
明代:
張家玉
凜烈寒威戰碧蒼,蕭蕭原野盡荒涼。秾桃嫩李紛零落,獨看青松不避霜。
凜烈寒威戰碧蒼,蕭蕭原野盡荒涼。秾桃嫩李紛零落,獨看青松不避霜。
近代:
夏承燾
夢中雙槳橫江渡。拍手呼鷗皆伴侶。東來免共蝮蛇游,昨夜猶驚玄鶴語。
思歸引與閑居賦。讀爛依然無寫處。中年才解愛家山,無奈高樓風又雨。
夢中雙槳橫江渡。拍手呼鷗皆伴侶。東來免共蝮蛇遊,昨夜猶驚玄鶴語。
思歸引與閑居賦。讀爛依然無寫處。中年才解愛家山,無奈高樓風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