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
水滴。明代。解縉。 月窟一蟾蜍,變化何所之。秀拔三峰巒,更蟠兩蛟螭。或化北海魚,或變南山鹿。長河與百川,一插歸吾腹。須臾噀出云煙起,濡毫細寫龍鸞字。筆底回春有生意,能使云行兼雨施。
[明代]:解縉
月窟一蟾蜍,變化何所之。秀拔三峰巒,更蟠兩蛟螭。
或化北海魚,或變南山鹿。長河與百川,一插歸吾腹。
須臾噀出云煙起,濡毫細寫龍鸞字。筆底回春有生意,能使云行兼雨施。
月窟一蟾蜍,變化何所之。秀拔三峰巒,更蟠兩蛟螭。
或化北海魚,或變南山鹿。長河與百川,一插歸吾腹。
須臾噀出雲煙起,濡毫細寫龍鸞字。筆底回春有生意,能使雲行兼雨施。
唐代·解縉的簡介
解縉(1369年-1415年),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務。解縉以才高好直言為人所忌,屢遭貶黜,終以“無人臣禮”下獄,永樂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凍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贈朝議大夫,謚文毅。
...〔
? 解縉的詩(266篇) 〕
明代:
陳子升
歸心一發尉佗樓,一點晴煙見渡頭。三徑尚堪攜客入,中洲曾是為誰留。
青含浦樹喧黃鳥,綠遍江苗過白鷗。七十二峰無恙在,更于城郭念同游。
歸心一發尉佗樓,一點晴煙見渡頭。三徑尚堪攜客入,中洲曾是為誰留。
青含浦樹喧黃鳥,綠遍江苗過白鷗。七十二峰無恙在,更于城郭念同遊。
明代:
張以寧
今代高人張師夔,繭紙畫出紫陽詩。青山娟娟洗宿霧,綠樹粲粲含朝曦。
孤篷高卷在沙腳,一叟獨坐閒支頤。返思前夜風雨惡,滿蓑白雨飛淋漓。
今代高人張師夔,繭紙畫出紫陽詩。青山娟娟洗宿霧,綠樹粲粲含朝曦。
孤篷高卷在沙腳,一叟獨坐閒支頤。返思前夜風雨惡,滿蓑白雨飛淋漓。
宋代:
張嵲
無復余聲到耳邊,衡門不閉亦蕭然。
風枝鳥語皆無賴,每向春晴聒晝眠。
無複餘聲到耳邊,衡門不閉亦蕭然。
風枝鳥語皆無賴,每向春晴聒晝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