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薇閣索題先大父光河中丞夜燈圖
卞薇閣索題先大父光河中丞夜燈圖。近代。陳三立。 名賢奮虀鹽,約略出母教。功烈滿青史,一燈食其報(bào)。卓犖光河公,逸事寒榴照。執(zhí)卷機(jī)織旁,樞牖影廊廟。孤鶴培毛翮,騰作九天嘯。清文麗玉堂,高勛聳云嶠。輝光浴中外,籌策播入告。歲月戀恩勤,夢暖螢點(diǎn)耀。寫為宵課圖,依依兒時(shí)貌。尚書恢前謨,諸孫并英妙。傳家歷三世,篋衍珍圭瑁。褰裳翔漢濱,毀室掠群盜。輾轉(zhuǎn)烽火間,閶闔何由叫。久之歸完璧,摩撫雜涕笑。天意非偶然,留痕獎(jiǎng)忠孝。夙分通孔李,世亂余皂帽。配命誦清芬,邪波莫能搖。海尾一繩床,寤歌伸所勞。
[近代]:陳三立
名賢奮虀鹽,約略出母教。
功烈滿青史,一燈食其報(bào)。
卓犖光河公,逸事寒榴照。
執(zhí)卷機(jī)織旁,樞牖影廊廟。
孤鶴培毛翮,騰作九天嘯。
清文麗玉堂,高勛聳云嶠。
輝光浴中外,籌策播入告。
歲月戀恩勤,夢暖螢點(diǎn)耀。
寫為宵課圖,依依兒時(shí)貌。
尚書恢前謨,諸孫并英妙。
傳家歷三世,篋衍珍圭瑁。
褰裳翔漢濱,毀室掠群盜。
輾轉(zhuǎn)烽火間,閶闔何由叫。
久之歸完璧,摩撫雜涕笑。
天意非偶然,留痕獎(jiǎng)忠孝。
夙分通孔李,世亂余皂帽。
配命誦清芬,邪波莫能搖。
海尾一繩床,寤歌伸所勞。
名賢奮虀鹽,約略出母教。
功烈滿青史,一燈食其報(bào)。
卓犖光河公,逸事寒榴照。
執(zhí)卷機(jī)織旁,樞牖影廊廟。
孤鶴培毛翮,騰作九天嘯。
清文麗玉堂,高勳聳雲(yún)嶠。
輝光浴中外,籌策播入告。
歲月戀恩勤,夢暖螢點(diǎn)耀。
寫為宵課圖,依依兒時(shí)貌。
尚書恢前謨,諸孫并英妙。
傳家曆三世,篋衍珍圭瑁。
褰裳翔漢濱,毀室掠群盜。
輾轉(zhuǎn)烽火間,閶闔何由叫。
久之歸完璧,摩撫雜涕笑。
天意非偶然,留痕獎(jiǎng)忠孝。
夙分通孔李,世亂餘皂帽。
配命誦清芬,邪波莫能搖。
海尾一繩床,寤歌伸所勞。
唐代·陳三立的簡介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yán),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xué)大師、歷史學(xué)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闿、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并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后一位傳統(tǒng)詩人”之譽(yù)。1937年發(fā)生“盧溝橋事變”后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xù)集》、《別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 陳三立的詩(180篇) 〕
明代:
霍與瑕
樓船出京口,晨潮來東海。望望懷中人,滄洲隔煙靄。
春風(fēng)吹短簫,棹歌聲遠(yuǎn)遙。棹歌自西上,思心隨落潮。
樓船出京口,晨潮來東海。望望懷中人,滄洲隔煙靄。
春風(fēng)吹短簫,棹歌聲遠(yuǎn)遙。棹歌自西上,思心隨落潮。
清代:
王孫蔚
才離越嶺又吳湄,寥落江湖憶故居。感憤千秋《鸚鵡賦》,雅騷一代《鷓鴣》詩。
籬栽黃菊知今是,路入桃花自古疑。乘興莫停明月棹,輞川山色待王維。
才離越嶺又吳湄,寥落江湖憶故居。感憤千秋《鸚鵡賦》,雅騷一代《鷓鴣》詩。
籬栽黃菊知今是,路入桃花自古疑。乘興莫停明月棹,輞川山色待王維。
清代:
姚燮
二鼓黃壘堡,三鼓香城村。旋風(fēng)飐輪角,沙葉為蔽昏。
大河莽東注,石閘西營屯。奔蹄不受役,縱性投沄渾。
二鼓黃壘堡,三鼓香城村。旋風(fēng)飐輪角,沙葉為蔽昏。
大河莽東注,石閘西營屯。奔蹄不受役,縱性投沄渾。
宋代:
耶律鑄
借問盧溝橋下水,甚時(shí)離了濕頭山。自從流入桑乾后,幾度窮兵戰(zhàn)不還。
借問盧溝橋下水,甚時(shí)離了濕頭山。自從流入桑乾後,幾度窮兵戰(zhàn)不還。
宋代:
宋伯仁
不為鱸魚憶故鄉(xiāng),只緣心事近重陽。
鬢絲添得三分白,空被黃花笑一場。
不為鱸魚憶故鄉(xiāng),隻緣心事近重陽。
鬢絲添得三分白,空被黃花笑一場。
明代:
宗臣
秦塞君校筆,章臺妾倚欄。雁書何寂寞,龍劍有艱難。
烽燧春華暮,琵琶曉淚寒。自知容色落,不忍對花看。
秦塞君校筆,章臺妾倚欄。雁書何寂寞,龍劍有艱難。
烽燧春華暮,琵琶曉淚寒。自知容色落,不忍對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