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臨江仙。宋代。辛棄疾。 既見之,乃獨為是突兀而止也,大笑而去。主人戲下一轉(zhuǎn)語,為蒼壁解嘲莫笑吾家蒼壁小,棱層勢欲摩空。相知惟有主人翁。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瓏。天作高山誰得料,解嘲試倩揚雄。君看當日仲尼窮。從人賢子貢,自欲學周公。
[宋代]:辛棄疾
既見之,乃獨為是突兀而止也,大笑而去。主人戲下一轉(zhuǎn)語,為蒼壁解嘲
莫笑吾家蒼壁小,棱層勢欲摩空。相知惟有主人翁。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瓏。
天作高山誰得料,解嘲試倩揚雄。君看當日仲尼窮。從人賢子貢,自欲學周公。
既見之,乃獨為是突兀而止也,大笑而去。主人戲下一轉(zhuǎn)語,為蒼壁解嘲
莫笑吾家蒼壁小,棱層勢欲摩空。相知惟有主人翁。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瓏。
天作高山誰得料,解嘲試倩揚雄。君看當日仲尼窮。從人賢子貢,自欲學周公。
唐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 辛棄疾的詩(792篇) 〕
宋代:
李綱
松林繚峻嶺,百尺森蔥青。不知何年種,天矯亂龍形。
濃陰翳修途,當暑有馀清。長風一披拂,時作波濤聲。
松林繚峻嶺,百尺森蔥青。不知何年種,天矯亂龍形。
濃陰翳修途,當暑有馀清。長風一披拂,時作波濤聲。
宋代:
釋普巖
月淡江空泛小舟,唱歌和月看江流。
更深欹枕夢何處,兩峰清霜曉未收。
月淡江空泛小舟,唱歌和月看江流。
更深欹枕夢何處,兩峰清霜曉未收。
明代:
謝遷
殘雪空庭漫掃除,滿堂淑氣晝晴初。天開壽域迎春蚤,人在康衢擊壤馀。
老去蒹葭真倚玉,朝來青鳥忽傳書。樗材卻愧靈椿祝,手把郵筒捲復(fù)舒。
殘雪空庭漫掃除,滿堂淑氣晝晴初。天開壽域迎春蚤,人在康衢擊壤馀。
老去蒹葭真倚玉,朝來青鳥忽傳書。樗材卻愧靈椿祝,手把郵筒捲複舒。
明代:
張孟兼
晚秋氣始肅,遠客早知寒。登艫越重河,長路浩漫漫。
鄭君去故國,水宿更風飧。因茲搆沈綿,伏枕在江干。
晚秋氣始肅,遠客早知寒。登艫越重河,長路浩漫漫。
鄭君去故國,水宿更風飧。因茲搆沈綿,伏枕在江幹。
唐代:
顧況
苔衣生,花露滴,月入西林蕩東壁。扣商占角兩三聲,
洞戶谿窗一冥寂。獨去滄洲無四鄰,身嬰世網(wǎng)此何身。
關(guān)情命曲寄惆悵,久別江南山里人。
苔衣生,花露滴,月入西林蕩東壁。扣商占角兩三聲,
洞戶谿窗一冥寂。獨去滄洲無四鄰,身嬰世網(wǎng)此何身。
關(guān)情命曲寄惆悵,久別江南山裡人。
清代:
董元愷
欲試一寸心,試妾與君淚。寄向故園流,空望去時水。
不消出門行,想君發(fā)揚子。錯認幾人船,日暮情何已。
欲試一寸心,試妾與君淚。寄向故園流,空望去時水。
不消出門行,想君發(fā)揚子。錯認幾人船,日暮情何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