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 |
讓:推辭,拒絕。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轍鮒之急 |
轍鮒:陷在干涸車轍中的鯽魚。比喻因厄迫身。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憂慮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默不做聲 |
默:沉默。沉默不說一句話 |
處之泰然 |
處:處理;對待;之:代詞。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不慌不忙;沉著鎮定。也指對事情無動于衷。也作“泰然處之”。 |
陌路相逢 |
與陌生人相遇在一起。 |
不三不四 |
不像這也不像那。即不像樣子;不倫不類。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樣子。 |
口快心直 |
有啥說啥;想啥說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語言明快。 |
一寸光陰一寸金 |
一寸光陰:指日影移動一寸;形容很短的時間。形容時間的寶貴。 |
分路揚鑣 |
揚鑣:指驅馬前進。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氣吞牛斗 |
牛:牽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氣魄很大。 |
無關緊要 |
緊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會影響大局。 |
畫地為牢,議不入 |
議:議論。在地上畫個圓圈當作牢獄,人們議論著不敢進入。形容獄吏的兇殘暴虐。 |
文治武功 |
政績和戰功。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 |
滿園春色 |
整個園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 |
白首之心 |
老年時的壯志。 |
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香火姻緣 |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香火因緣”。《北史·陸法和傳》:“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且主上應有報至,故救援耳。” |
身敗名裂 |
地位喪失;名聲敗壞。現在也形容干了壞事;遭到徹底失敗。 |
安身立命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托。 |
信口開河 |
隨口亂說一氣。指說話沒有根據;不可靠。信口:隨口;開河:指說話時嘴唇張合。 |
牛驥同槽 |
見“牛驥同皁”。 |
超然絕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謂遠過于尋常之輩。漢·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方之古賢,實有倫序,采之于今,超然絕俗,誠社稷之蓍龜,大漢之棟甍。”宋·陸游《與姜特立書》:“《繭庵記》及《初營》、《落成》二詩,大老手筆,超然絕俗。” |
凌云之志 |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氣。形容遠大的志向。 |
無窮無盡 |
窮、盡:完。沒有盡頭;沒有限度。 |
叫苦不迭 |
不迭:不停止。形容連聲叫苦。 |
不問青紅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屨及劍及 |
屨:鞋;及:趕上。形容人奮發興起,行動果斷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