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氣不接下氣 |
形容因為勞累或焦急而氣喘得很厲害。 |
個人主義 |
個人本身的利益應該高于一切的道德學說或原則,道德的自私自利。 |
將功補過 |
將:拿;補:補償。用功勞補償過錯。 |
遁世離俗 |
謂隱居而屏絕世俗往來。 |
遺形藏志 |
超脫形骸,舍棄心性,進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臨危受命 |
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
到此為止 |
以這里為界限。 |
化鴟為鳳 |
比喻能以德化民,變惡為善。鴟,貓頭鷹,古人以為兇鳥。語本《后漢書·循吏傳·仇覽》:“時考城令河內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少鷹鹯之志邪?’覽曰:‘以為鷹鹯不若鸞鳳。’” |
囊螢照雪 |
囊螢: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
倦鳥知還 |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 |
禍國誤民 |
禍:禍害;誤:誤導,耽誤。指危害國家,誤導人民。 |
塵外孤標 |
塵外:世外;孤標:孤立的標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質。 |
融會貫通 |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透徹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貫穿在一起;從而取得對事理全面透徹的理解。 |
令人作嘔 |
嘔:想吐;惡心。形容使人厭惡。 |
事與愿違 |
事實與愿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
心煩意亂 |
心情煩躁;思緒紛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煩:煩躁;意:心緒;心思。 |
一鼓作氣 |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一竅不通 |
竅:洞;這里指心竅。一竅都不是貫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閉塞、愚鈍。 |
戰戰業業 |
戒慎畏懼貌。 |
超然物外 |
超然:脫離;不介入;物:客觀世界。超脫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對現實的一切都不感興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
氣味相投 |
氣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來。指人思想作風相同;彼此很合得來。 |
如出一轍 |
轍:車轍;車輪壓出的痕跡。象出自同一個車轍。比喻兩件事情非常相似。 |
凌云之志 |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氣。形容遠大的志向。 |
戰不旋踵 |
旋:轉。踵:腳后跟。打仗時不向后轉。形容勇猛向前。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語助詞;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仰望著高山,效法著大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改惡向善 |
指不再做惡,重新做好人。 |
蕩然無余 |
蕩:洗滌;蕩然:干凈的樣子。全都毀壞,消失盡凈。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 |
流風馀俗 |
遺留的風氣、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