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一心 |
千萬人一條心。形容齊心協力團結一致。 |
二八佳人 |
二八:指十六歲:佳人:美女。十五六歲的美女。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離家去當和尚、尼姑。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取而代之 |
奪取別人的地位、權利而代替他。 |
庖丁解牛 |
庖丁:廚師。廚師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觀規律的人;技術純熟神妙;做事得心應手。 |
花拳繡腿 |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實際上并無用處的工作。 |
雄心壯志 |
偉大的理想;宏偉的志愿。 |
鴻儒碩學 |
鴻儒:大儒;碩學:有很多學問的人。泛指學識淵博、造詣很深的學者。 |
公才公望 |
才:才識;望:名望。才識名望可稱公輔的地位。 |
罄竹難書 |
罄:盡;竹:指可供制成竹簡的竹子;書:寫。用盡竹子也難以寫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多形容罪惡累累。 |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
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情誼深重。 |
令人作嘔 |
嘔:想吐;惡心。形容使人厭惡。 |
定國安邦 |
邦:國家。治理和保衛國家,使國家安定穩固。 |
身敗名裂 |
地位喪失;名聲敗壞。現在也形容干了壞事;遭到徹底失敗。 |
雙柑斗酒 |
比喻春天游玩勝景。 |
不合時宜 |
時宜:當時的需要或時尚。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 |
呼風喚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廣大;可以呼喚風雨。現多比喻人民群眾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時也用以形容壞人的煽動。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說話、作文章嚴謹慎重。斟酌:考慮;推敲。 |
人盡其才 |
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才能。盡:全部用出。 |
哀兵必勝 |
哀兵: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一說“哀;憫也”。憐惜和慈愛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能奮起抗戰;必獲勝利。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 |
河山之德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
亡魂失魄 |
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命途多舛 |
舛:不順,不幸。命運充滿不順。指一生坎坷,屢受挫折。 |
他山之石 |
別的山上的石頭。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錯誤的外力。 |
大起大落 |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變化大。 |
迷迷糊糊 |
使人混亂煩躁迷惑不清,使渾濁不清。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 |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比喻本來想損害別人,結果卻害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