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
僧多粥少 |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夠分配。 |
反求諸己 |
諸;之于的合音;反過來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或對自己提出要求。 |
見多識廣 |
識: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廣。形容資格較老;經驗豐富;知識廣博。 |
長江后浪推前浪 |
比喻事物的不斷前進。多指新人新事代替舊人舊事。 |
外圓內方 |
形容外表隨和;內里剛直。圓:圓通;方:方正。 |
照葫蘆畫瓢 |
比喻照著樣子模仿。 |
頭面人物 |
指在社會上有較大名聲或勢力的人(多含貶義)。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頭頂上沒有一片瓦,肢底下沒有插針的地方。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 |
貧賤不能移 |
不會因生活貧困,地位卑微而改變自己的志向。 |
唯物主義 |
認為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哲學觀點。 |
安步當車 |
安:安詳從容;不慌不忙。步:步行;當: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權當是乘車。又借指人能安于貧賤自行其樂。 |
主明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文山會海 |
形容文件會議多得泛濫成災。 |
不置可否 |
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 |
國無寧日 |
寧:安寧。國家沒有太平的時候。 |
比眾不同 |
與大家相比,大不一樣。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風聲鶴唳 |
唳:鶴鳴聲。風吹的響聲和仙鶴的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
香火姻緣 |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香火因緣”。《北史·陸法和傳》:“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且主上應有報至,故救援耳。”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
圖窮匕見 |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來的目的。窮:盡;匕:匕首;短劍。 |
駕輕就熟 |
駕:趕馬車;輕:指輕便的車;就:到;熟:熟悉的道路。駕著輕便的車走熟悉的路。比喻辦熟悉的事很容易。 |
改惡向善 |
指不再做惡,重新做好人。 |
望塵靡及 |
見“望塵莫及”。 |
無所畏懼 |
畏懼:害怕。沒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
勢在必行 |
行:做。從事情發展的趨勢看,必須采取行動。 |
聲馳千里 |
馳:傳揚。名聲遠播。形容聲望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