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大體
不識大體 (不識大軆 ) 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bú shí dà tǐ,不識大體是貶義詞。。。。

拼音讀音
拼音bú shí dà tǐ
怎么讀
注音ㄅㄨˊ ㄕˊ ㄉㄚˋ ㄊ一ˇˊ
繁體不識大軆
出處《宋書 南郡王義宣傳》:“嘗獻世祖酒,先自酌飲,封送所馀,其不識大體如此。”
例子上斥為不識大體,仍諭內監在外生事者聽人責懲。(《清史稿 高宗本紀》)
正音“識”,不能讀作“shī”。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不明白關系到大局的道理。
辨形“識”,不能寫作“拾”。
歇后語耗子啃菩薩
謎語瞎子摸象
近義詞鼠目寸光、目光如豆
反義詞高瞻遠矚、目光如炬、卓有遠見
英語not to understand the highest principles of propriety
俄語не видеть цéлого
德語allgemeine Grundprinzipien nicht kennen
法語n'avoir pas une vue d'ensemble(aux vues bornées)
※ 成語不識大體的拼音、不識大體怎么讀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成語大全提供。
在線漢字轉拼音
天經地義 | 經:道;原則;義:正理。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比喻理所當然;不可置疑。 |
釋車下走 | 釋:放下,放開。下車徒步跑。形容遇事不冷靜。 |
物阜民安 | 阜:豐富。物產豐富,人民安樂。 |
放牛歸馬 | 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
橫眉冷對千夫指 | 比喻以憤恨和輕蔑的態度對待敵人的攻擊。 |
藝高人膽大 | 技藝高超的人膽量也大。 |
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 | 比喻機會難得,機不可失。 |
余波未平 | 指某一事件雖然結束了,可是留下的影響還在起作用。 |
大包大攬 | 把事情、任務等盡量兜攬過來。 |
不分青紅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繁文縟節 | 文;節:舊時指禮節;縟:繁重。繁瑣過多的禮節、儀式。也指繁瑣多余的事項或手續。 |
以身試法 | 身:親身;指生命;試:嘗試;法:法律;刑法。拿性命去嘗試法律。 |
心直口快 | 性情直爽;有話就說。直:直爽。 |
囊螢照雪 | 囊螢: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
安步當車 | 安:安詳從容;不慌不忙。步:步行;當: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權當是乘車。又借指人能安于貧賤自行其樂。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
大腹便便 | 便便:肥胖的樣子。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長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內空虛而言。現也多用形容不勞而獲的人。 |
結纓伏劍 | 結纓:系上帽帶;伏劍:拔劍自刎。比喻為維護正義而獻身。 |
將功折罪 | 將:拿;用;折:抵償。用功勞來抵償罪過。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 | 加諸膝: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深淵。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態度,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 |
香火姻緣 |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香火因緣”。《北史·陸法和傳》:“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且主上應有報至,故救援耳。” |
共為唇齒 | 比喻互相輔助。 |
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計自己的能力。指辦事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聰明才智 | 聰明:耳聰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
身敗名裂 | 地位喪失;名聲敗壞。現在也形容干了壞事;遭到徹底失敗。 |
南征北戰,東蕩西殺 | 征:征戰;蕩:掃蕩。形容轉戰南北,奮勇殺敵。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結束。逼得毫無辦法;不得不如此。 |
今古奇觀 | 奇觀:奇異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見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