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促不安
局促不安 (侷促不安 ) 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jú cù bù ān,局促不安是中性詞。。。。

拼音讀音
拼音jú cù bù ān
怎么讀
注音ㄐㄨˊ ㄘㄨˋ ㄅㄨˋ ㄢˊ
繁體侷促不安
出處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2回:“昭公雖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禮稍減于昔日。祭足亦覺跼蹐不安,每每稱疾不朝。”
例子只見文老爺會在那里,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很覺得局促不安。(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三回)
正音“促”,不能讀作“cǔ”。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形容舉止拘束,心中不安。
辨形“促”,不能寫作“足”。
辨析局促不安和“忐忑不安”;都包含“心中不安”的意思。但“忐忑不安”指心神極為不安;常形容緊張、驚慌或擔擾的心情;局促不安指心神不安外;還指舉止拘謹不自然。常形容緊張、驚訝的神態。
近義詞忐忑不安、坐立不安
反義詞無拘無束、落落大方
英語like a cat on hot bricks(hot under the collar)
俄語не находить себе места
※ 成語局促不安的拼音、局促不安怎么讀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成語大全提供。
在線漢字轉拼音
謹小慎微 | 原指對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謹慎小心的態度;形容非常謹慎。現指對細小的問題過分小心;流于畏縮。 |
嚴陣以待 | 嚴:嚴肅整齊;嚴陣:整齊嚴正的陣勢。擺好陣勢等待著。指做好充分戰斗準備;等著敵人。 |
壓歲錢 | 過陰歷年時長輩給小孩兒的錢。 |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 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 |
舉善薦賢 | 賢:胡才能,有道德的。保舉推薦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躡手躡腳 | 躡:放輕腳步。形容動作很輕;有時指走路時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隨。 |
算盡錙銖 | 算:計算;錙銖:舊制1兩=4錙,1兩=24銖,比喻極其微小的數量。極微小的數量也要算。指苛斂錢財。 |
官僚主義 | 指只發號施令而不考虛實際問題的工作作風,即當官作老爺的工作作風和領導作風。 |
歸馬放牛 | 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
雨散風流 | 比喻離散。 |
儉以養德 | 節儉有助于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 |
不治之癥 | 治不好的病、絕癥。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錯誤。 |
刀耕火種 | 指把草木燒成灰當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種子。指原始的農業耕作技術。也作“火耨刀耕”。 |
心煩意亂 | 心情煩躁;思緒紛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煩:煩躁;意:心緒;心思。 |
善善惡惡 | 稱贊善事,憎惡壞事。形容人區別善惡,愛憎分明。 |
天網恢恢 | 比喻作惡的人一定難逃懲罰。 |
性命攸關 | 攸:所。形容事關重大,非常緊要 |
妙語連珠 | 連珠:串珠;像珠子一樣一個接一個串接著。巧妙風趣的話一個接一個。 |
萬變不離其宗 | 宗:宗旨、目的。盡管形式上變化多端,其本質或目的不變。 |
豐功偉績 | 豐:多;偉:大;顯赫。偉大的功勛和成就。 |
寥寥無幾 | 寥:稀少;很少;無幾:沒有幾個。形容非常稀少;沒有幾個。 |
惹是生非 |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爭事端。 |
搬弄是非 | 搬弄:挑撥;是非:指口舌紛爭。把別人的話搬來弄去;有意從中挑撥是非出來。 |
慢條斯理 | 形容說話做事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
千里命駕 | 命駕:命人駕車。備上車子到千里之外去拜訪朋友。形容友情深厚。 |
發人深思 | 深:無限,沒有窮盡。啟發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尋味。 |
識時務者為俊杰 | 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是聰明能干的人。認清時代潮流勢,才能成為出色的人物。 |
母夜叉 | 比喻兇悍的婦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