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纓洗耳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濯纓:洗滌冠纓;洗耳:不愿與聞世事。比喻避世守志,操行高潔
出處《魏書·劉獻之傳》:“吾常謂濯纓洗耳,有異人之跡,哺糟歠醨,有同物之志。”
基礎(chǔ)信息
拼音zhuó yīng xǐ ěr
注音ㄓㄨㄛˊ 一ㄥ ㄒ一ˇ ㄦˇ
繁體濯纓洗耳
感情濯纓洗耳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書通二酉(意思解釋)
- 經(jīng)幫緯國(意思解釋)
- 綠林大盜(意思解釋)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意思解釋)
- 冰解的破(意思解釋)
- 彬彬有禮(意思解釋)
- 形神不全(意思解釋)
- 回光反照(意思解釋)
- 大包大攬(意思解釋)
- 牛口之下(意思解釋)
- 三長兩短(意思解釋)
- 遁入空門(意思解釋)
- 知其不可而為之(意思解釋)
- 不得而知(意思解釋)
- 困而不學(xué)(意思解釋)
- 滿招損,謙受益(意思解釋)
- 弟子孩兒(意思解釋)
- 拔茅連茹(意思解釋)
- 令人滿意(意思解釋)
- 煢煢孑立(意思解釋)
- 半夜三更(意思解釋)
- 沖鋒陷陣(意思解釋)
- 心煩意亂(意思解釋)
-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意思解釋)
-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意思解釋)
- 心上心下(意思解釋)
- 古里古怪(意思解釋)
- 運籌帷幄(意思解釋)
※ 濯纓洗耳的意思解釋、濯纓洗耳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及時應(yīng)令 | 與季節(jié)時令相適應(yīng)。 |
一朝權(quán)在手,便把令來行 | 一旦掌了權(quán),就發(fā)號施令,指手畫腳。 |
奇花異草 | 罕見的奇異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東西。 |
挺身而出 | 形容遇到危難時;勇敢地站出來;擔(dān)當(dāng)其任。挺:挺起身來;勇敢剛毅的樣子。 |
綽有余裕 | 形容態(tài)度從容,不慌不忙的樣子。后也指能力、財力足夠而有剩余。 |
顧后瞻前 | 同“瞻前顧后”。 |
刑期無刑 | 刑罰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從而達到不用開的目的。 |
殺雞取卵 | 殺了雞取出雞蛋。比喻貪圖眼前的一點好處;而損害長遠的利益。 |
仰屋著書 | 仰:臉向上;著:寫。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流離轉(zhuǎn)徙 | 輾轉(zhuǎn)遷移,無處安身。 |
同心合力 | 團結(jié)一致,共同努力。 |
大千世界 | 佛教用語。世界的千倍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為大千世界。后泛指廣大無邊紛紜復(fù)雜的世界。 |
挖空心思 | 形容費盡心計;想盡一切辦法。 |
敷衍了事 | 敷衍:將就應(yīng)付;不認真。了:了結(jié)。將就應(yīng)付地把事辦了。指做事不認真;缺乏責(zé)任心。 |
罪上加罪 | 指罪惡更為嚴(yán)重。 |
生公說法 | 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
三十三天 | 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立地書櫥 | 比喻人讀書多,學(xué)識文博。 |
聰明才智 | 聰明:耳聰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
膽大心小 | 形容辦事果斷,考慮周密。 |
臭名昭著 | 名:名聲;昭著:顯著;明顯。壞名聲誰都知道。 |
狂風(fēng)暴雨 | 大風(fēng)大雨。比喻聲勢猛烈或處境險惡。 |
剛愎自用 | 剛:強硬。愎:固執(zhí);任性。剛愎:倔強固執(zhí);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自用:自以為是。固執(zhí)任性;自以為是。 |
似曾相識 | 好象曾經(jīng)見過。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xiàn)。 |
福善禍淫 | 指行善的得福,作惡的受禍。 |
轉(zhuǎn)彎磨角 | 見“轉(zhuǎn)彎抹角”。 |
揮戈反日 | 揮舞兵器,趕回太陽。比喻排除困難,扭轉(zhuǎn)危局。 |
力屈道窮 | 屈:竭,窮盡;道:途徑,辦法;窮:盡。力量辦法都已窮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