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裳之會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與兵車之會相對而言,指春秋時代諸國之間和好的會議。
出處《谷梁傳 莊公二十七年》:“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
例子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8回:“君奉王命,以臨諸侯,安用兵車?請為衣裳之會。”
基礎信息
拼音yī shāng zhī huì
注音一 ㄕㄤ ㄓ ㄏㄨㄟˋ
繁體衣裳之會
感情衣裳之會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用于交往等。
近義詞衣裳盟會
反義詞兵車之會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不動聲色(意思解釋)
-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意思解釋)
- 想望豐采(意思解釋)
- 明爭暗斗(意思解釋)
- 志在千里(意思解釋)
- 龍騰虎躍(意思解釋)
- 鐵面無私(意思解釋)
- 壽元無量(意思解釋)
- 苦口之藥(意思解釋)
- 刀光劍影(意思解釋)
- 海底撈月(意思解釋)
- 夷為平地(意思解釋)
- 經緯天地(意思解釋)
- 欺善怕惡(意思解釋)
- 鉆木取火(意思解釋)
- 峨峨洋洋(意思解釋)
- 交臂歷指(意思解釋)
- 賢母良妻(意思解釋)
- 橫七豎八(意思解釋)
- 超然物外(意思解釋)
- 綠林強盜(意思解釋)
- 熱氣騰騰(意思解釋)
- 不合時宜(意思解釋)
- 顯親揚名(意思解釋)
- 草滿囹圄(意思解釋)
- 雞口牛后(意思解釋)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意思解釋)
- 進進出出(意思解釋)
※ 衣裳之會的意思解釋、衣裳之會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不厭其煩 | 厭:嫌;煩:麻煩。不嫌麻煩。 |
滿天星斗 | 星斗:星的總稱。布滿天空的星星。比喻事情多而雜亂。后形容文章華美。 |
敬業(yè)樂群 | 專心學習,和同學融洽相處。 |
骨肉離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比喻親人分散,不能團聚。 |
有約在先 | 已經約定好了。指事情的處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
春風風人 | 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比喻及時給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幫助。 |
仰屋著書 | 仰:臉向上;著:寫。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舉善薦賢 | 賢:胡才能,有道德的。保舉推薦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語短情長 | 語言簡短,情意深長。 |
昂藏七尺 | 指軒昂偉岸的男子漢。 |
生死有命 | 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定的。指事勢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
有目共睹 | 睹:看見。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見。形容極其明顯。 |
敢不承命 | 敢:反語,“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見呢? |
令人作嘔 | 嘔:想吐;惡心。形容使人厭惡。 |
倒裳索領 | 索:搜尋、尋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比喻辦事抓不到要點。 |
文治武功 | 政績和戰(zhàn)功。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 |
結纓伏劍 | 結纓:系上帽帶;伏劍:拔劍自刎。比喻為維護正義而獻身。 |
共為唇齒 | 比喻互相輔助。 |
子繼父業(yè) | 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yè)。 |
認賊作父 | 把壞人當作父親;常指賣身投靠壞人或敵人。 |
了如指掌 |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東西。形容對情況清楚得就像指點掌上的東西;給人看一樣。比喻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
汲汲顧影 | 惶惶然自顧其影,孤苦失望的樣子。也指頻頻地自顧其影,洋洋得意的樣子。 |
當頭棒喝 | 當頭:迎頭;喝:大聲喊叫。原是佛教用語。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或大喝一聲;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現(xiàn)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諸如此類 | 許多像這種類型的。指與上述同類的。諸:一些;許多;如:像。 |
脫口而出 | 指話語未經思索;隨口而言。脫口:不加思索地開口說。 |
束身受命 | 束身:約束自身,不放縱。比喻投案。指投案歸順過去以后、聽從命令。 |
老牛舐犢 | 舐:舔;犢:小牛。老牛舔著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憐愛兒女。 |
魂飛天外 | 靈魂脫離軀體飛到天空之外。形容驚恐到極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