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發徒跣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徒跣:赤腳步行。披散頭發,赤腳走路。形容悲痛到極點。
出處《魏書·徒何慕容廆傳》:“及葬,熙被發徒跣步從。”
例子《清史稿·王均妻湯傳》:“湯使僮午求均尸,三日始得之,被發徒跣赴尸所,哭幾絕。”
基礎信息
拼音pī fà tú xiǎn
注音ㄆ一 ㄈㄚˋ ㄊㄨˊ ㄒ一ㄢˇ
繁體被發徒跣
感情被發徒跣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上下其手(意思解釋)
- 僧多粥少(意思解釋)
- 靡所底止(意思解釋)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意思解釋)
- 八斗之才(意思解釋)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意思解釋)
- 空費詞說(意思解釋)
- 春山如笑(意思解釋)
- 安眉帶眼(意思解釋)
- 螓首蛾眉(意思解釋)
-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意思解釋)
- 有求必應(意思解釋)
- 起死回生(意思解釋)
- 無影無蹤(意思解釋)
- 迷離惝恍(意思解釋)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意思解釋)
- 一覽無余(意思解釋)
- 寥寥無幾(意思解釋)
- 華不再揚(意思解釋)
- 望塵靡及(意思解釋)
- 餓殍滿道(意思解釋)
- 孤注一擲(意思解釋)
- 飽學之士(意思解釋)
- 落荒而逃(意思解釋)
- 留戀不舍(意思解釋)
- 異軍突起(意思解釋)
- 英雄所見略同(意思解釋)
- 大顯神通(意思解釋)
※ 被發徒跣的意思解釋、被發徒跣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捻神捻鬼 | 形容驚慌害怕的樣子。 |
卬首信眉 | 信,通“伸”。昂首伸眉。形容意氣昂揚,不隨波逐流。 |
個人主義 | 個人本身的利益應該高于一切的道德學說或原則,道德的自私自利。 |
黃臺之瓜 | 黃臺:指《黃臺瓜辭》,為唐李賢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則天不能再廢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
多謀善慮 | 謀:謀劃,策劃;慮:思考。富于智謀,又善于思考。 |
回光反照 | 指日落時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時發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興奮。也比喻事物滅亡前夕的短暫興旺。 |
意氣風發 | 意氣:意志和氣概;風發:形容俊偉豪邁。形容氣概豪邁;精神振奮。 |
臭名遠揚 | 名:名聲;臭名:壞名聲;揚:傳播。壞名聲傳得很遠。也作“丑聲遠播”。 |
惜指失掌 |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個指頭而失掉一個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
拉大旗作虎皮 | 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蒙騙人。 |
推三阻四 | 找各種借口推托、阻撓。 |
時易世變 | 時代變遷,世事也不一樣。 |
目不忍見 | 形容景象極其悲慘。同“目不忍視”。 |
唯物主義 | 認為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哲學觀點。 |
花拳繡腿 |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實際上并無用處的工作。 |
困而不學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習。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預:預先,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立:成就;廢:敗壞。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
弟子孩兒 |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養的。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責。《紅樓夢》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這里,沒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會他們去。” |
囚首垢面 | 象監獄里的犯人,好久沒有理發和洗臉。形容不注意清潔、修飾。 |
戶告人曉 | 讓每家每人都知道。 |
不置可否 | 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 |
熟能生巧 | 巧:技巧。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 |
女生外向 | 向:朝著,引申為偏愛。女子成人總要結婚。指女子心向丈夫家。 |
動魄驚心 | 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
結纓伏劍 | 結纓:系上帽帶;伏劍:拔劍自刎。比喻為維護正義而獻身。 |
黑天半夜 | 指深更半夜。 |
目無全牛 | 比喻技藝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