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謬正俗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糾正錯誤,矯正陋習。
出處唐·顏師古有《匡謬正俗》八卷。田北湖《與某生論韓文書》:“嗟呼!后人之于古人,人譽亦譽,人毀亦毀,因其一節之長,遺其全體之短,習非勝是,好惡不公,有起而匡謬正俗者,輒謂傷忠厚焉。”
基礎信息
拼音kuāng miù zhèng sú
注音ㄎㄨㄤ ㄇ一ㄡˋ ㄓㄥˋ ㄙㄨˊ
繁體匡謬正俗
感情匡謬正俗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直言賈禍(意思解釋)
- 從俗就簡(意思解釋)
- 盡信書不如無書(意思解釋)
- 默不做聲(意思解釋)
- 鬼爛神焦(意思解釋)
- 出頭露面(意思解釋)
- 喔咿儒睨(意思解釋)
- 神采奕奕(意思解釋)
- 火燭銀花(意思解釋)
- 雨散風流(意思解釋)
- 走南闖北(意思解釋)
- 囚首垢面(意思解釋)
- 赴湯蹈火(意思解釋)
- 風急浪高(意思解釋)
- 款學寡聞(意思解釋)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意思解釋)
- 春光明媚(意思解釋)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釋)
- 叫苦連天(意思解釋)
- 忙不擇價(意思解釋)
- 胡支扯葉(意思解釋)
- 綿里藏針(意思解釋)
-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意思解釋)
- 敗德辱行(意思解釋)
- 扣人心弦(意思解釋)
- 老牛舐犢(意思解釋)
- 神不知鬼不覺(意思解釋)
- 無微不至(意思解釋)
※ 匡謬正俗的意思解釋、匡謬正俗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費盡心思 | 心思:計謀。挖空心思,想盡辦法。形容千方百計地謀算。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比喻采用許多不同的方法辦事,都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
回心轉意 | 回、轉:掉轉、扭轉;心、意:心思。重新考慮;改變原來的想法和態度。 |
苦盡甘來 | 盡:終結;甘:甜;美好。比喻艱苦的日子已經過去;美好的時光已經到來。 |
離經辨志 | 讀斷經書文句,明察圣賢志向。 |
口快心直 | 有啥說啥;想啥說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語言明快。 |
連編累牘 | 牘:古代寫字的木片。形容篇幅過多,文辭長。 |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見人而不得不見人。 |
敲詐勒索 | 依仗權勢或抓住別人的把柄;采取威脅手段索取錢財。 |
死對頭 | 指難以和解的仇敵。 |
經史百子 | 經:經學,經書,儒家經典著作。史:史學,史書。百子:諸子百家之學。舊指各個方面的很需要學問。 |
學而優則仕 | 優:有余力,學習了還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后提拔當官。 |
湖光山色 | 湖水風光;山巒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霜露之悲 | 對父母先祖的悲思。 |
華不再揚 | 已開過的花,在一年里不會再開。比喻時間過去了不再回來。 |
坑坑洼洼 | 形容物體表面凹凸不平,高高低低。 |
惹是生非 |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爭事端。 |
聲馳千里 | 馳:傳揚。名聲遠播。形容聲望很高。 |
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 舊時認為有知識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 |
抗塵走俗 | 形容為了名利,到處奔走鉆營。 |
奇技淫巧 | 指新奇的技藝和作品。 |
地平天成 | 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
三月不知肉味 | 三個月之內吃肉不覺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它事情。也借用來形容幾個月不吃肉。 |
蹊田奪牛 | 蹊:踐踏;奪:強取。因牛踐踏了田,搶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輕罰重。 |
人非草木 | 見“人非木石”。 |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相:估量,評價。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來量一樣。 |
替死鬼 | 指代人受難或承擔罪責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