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尚乳臭的成語故事

拼音kǒu shàng rǔ xiù
基本解釋嘴里還有奶腥味。表示對年輕人的輕視。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高帝紀上》:“是口尚乳臭,不能當韓信。”
口尚乳臭的典故
楚漢相爭時期,劉邦因西魏王魏豹要背叛就準備出兵討伐。他詢問酈食其魏豹的將領情況。酈食其說魏豹的大將是柏直,劉邦認為柏直是口尚乳臭,就派韓信、灌嬰、曹參率軍前去攻打魏豹,并獲得大勝,活捉了魏豹。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口尚乳臭)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老實巴交 |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個一個心慈面善,全是老實巴交的。” |
名山大川 | 《尚書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時素臣正在得君,真?zhèn)€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旬月之內,把在京在外貪官污吏參劾殆盡。” |
野心勃勃 | 清 陳天華《獅子吼》:“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國盡歸他的字下。” |
兵無常勢 | 先秦 孫武《孫子 虛實》:“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
繁文縟節(jié)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jié),則一歲可以再郊。” |
飲水思源 | 北周 庾信《征調曲》:“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
必由之路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宋 朱熹注:“義者行事之宜,謂認路,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 |
下臨無地 | 唐·王勃《滕王閣序》:“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
觸目皆是 | 魯迅《華蓋集續(xù)編 一點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單是羊肉鋪就觸目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