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鬢沈腰的成語故事

拼音pān bìn shěn yāo
基本解釋潘鬢:晉潘岳年始三十二歲,即生白發;沈腰:南朝梁沈約老病,百余日中,腰帶數移孔。形容身體消瘦,頭發斑白。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清腔類·步步嬌》:“拼得個潘鬢沈腰,搖落悠悠千里。”
暫未找到成語潘鬢沈腰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潘鬢沈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裾馬襟牛 |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
簞瓢屢空 |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
惡衣惡食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爭先恐后 | 明 屠勛《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后。” |
肝膽欲碎 | |
舉賢任能 | 《禮記 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
以弱制強 |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剛》:“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
白發蒼蒼 | 唐 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白發蒼蒼,而齒牙搖動。” |
發號施令 | 《尚書 冏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臧。” |
煢煢孑立 | 晉 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