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同歸的成語故事

拼音bái shǒu tóng guī
基本解釋歸:歸向、歸宿。一直到頭發(fā)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誼長久,始終不渝。后用“白首同歸”,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時去世。
出處晉·潘岳《金谷集作詩》:“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白首同歸的典故
晉朝時期,中書令孫秀看中大富豪石崇的愛妾綠珠,想要占為己有。綠珠至死不從。孫秀假傳詔書逮捕石崇。孫秀記恨潘岳小時用鞭子打過他,于是將潘岳也逮捕與石崇一并處死。正中了潘岳《金谷集作詩》:“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白首同歸)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二話沒說 | 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正說中間,門外雷石柱慌慌張張進來,一把拉住老武,二話沒說,往外就走。” |
杯蛇幻影 | 《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縈愁緒以回腸,蔓牽瓜落;拭淚珠而洗面,藕斷絲長。” |
活蹦亂跳 |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東西還是活蹦亂跳地找回來。” |
鬼爛神焦 | 唐 韓愈《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截然高周燒四垣,神焦鬼爛無逃門。” |
苦口之藥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奮傳》:“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
萬無一失 | 漢 枚乘《七發(fā)》:“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 |
鋪天蓋地 | 宋 釋惟白《續(xù)傳燈錄 卷二 志仁禪師》:“問:‘如何是和尚家風(fēng)?’師曰:‘遮天蓋地。’” |
巧上加巧 | |
民不畏死 |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
酒后茶余 | 魯迅《而已集 黃花節(jié)的雜感》:“從別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鄉(xiāng)--的例子推想起來,當時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沒有什么意見,若干人當作酒后茶余的談助的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