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的成語故事

拼音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
基本解釋者:人;竟:終于;成:成功。有志氣的人;最后一定成功。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耿渰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p>
有一次,劉秀派耿合去攻打占據(jù)山東青州十二郡的豪強張步。張班兵強馬壯,是耿合的一個勁敵。張步聽說耿合率兵來攻。就派大將軍費邑等分兵把守歷下、祝阿、臨淄,準備迎擊。耿合先攻下祝阿,以后用計相繼攻下歷下和臨淄。張步著急起來,親自帶兵反攻臨淄,于是在臨淄城外進行了一場生死搏斗的大血戰(zhàn)。在戰(zhàn)斗中,耿合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斷箭桿,帶傷仍堅持戰(zhàn)斗。劉秀聞訊。親自帶兵前來支援。在援兵還未到達的時候,部將陳俊認為張步兵力強大,建議暫時休戰(zhàn),等到援兵來后再發(fā)動進攻??墒枪⒑蠀s認為不能把困難留給別人,經(jīng)過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耿合終于把張步打得大敗。幾天后,劉秀來到臨淄,慰勞軍隊。他在許多將官面前夸獎耿合說:“過去韓信破歷下開創(chuàng)基業(yè),現(xiàn)在將軍攻克祝阿,連戰(zhàn)連捷,兩功相仿,從前你在南陽曾建議請求平定張步,我當時以為你口氣太大,恐怕難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有志者事竟成)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冠履倒置 | 清 趙翼《廿二史札記》第22卷:“明宗之于強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馭矣。至石晉尤甚,幾有冠履倒置之勢?!?/td> |
倒果為因 | 民意《告非難民生主義者》:“曾不問資本所以群趨于都會之故,是所謂倒果為因者耳?!?/td> |
喜笑顏開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又行了兩日,方到常山,徑入府中,拜謁顏太守。故人相見,喜笑顏開。” |
物盡其用 | 馬烽《典型事例》:“這倒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兩全其美。” |
暈頭轉(zhuǎn)向 | 周而復(fù)《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zhuǎn)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兒子居然變了,而且變得這么快!” |
舉世混濁 | 戰(zhàn)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td> |
堂堂一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七回:“爹娘生下灑家,堂堂一表,凜凜一軀,自小學(xué)成十八般武藝在身,終不成只這般休了!” |
今來古往 | 唐·崔玨《道林寺》詩:“今來古往人滿地,勞生未了歸丘墟。” |
神采奕奕 | 明 沈德符《野獲編 玩具》:“細視良久,則筆意透出絹外,神采奕奕?!?/td> |
作亂犯上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智者稱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為作亂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