蟯蛔之死的成語故事

拼音náo huí zhī sǐ
基本解釋蟯:人體寄生蟲;蛔:蛔蟲。形容不勞而獲者終歸會失敗。
蟯蛔之死的典故
蟯蟲和蛔蟲都是人體的寄生蟲,他們潛藏在人的身體里,大都寄生在人的腸胃里,日夜不停地吸吮血漿和脂肪,讓人得病,逐漸讓人致死。人一旦死去,蟯蟲和蛔蟲也就干枯而死,因此寄生蟲的生命不會長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蟯蛔之死)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半途而廢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
奉命惟謹 | 明 李東陽《先考贈少傅府君誥命碑陰記》:“東陽皆奉命惟謹。” |
老實巴交 |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個一個心慈面善,全是老實巴交的。” |
綠林大盜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1回:“既作綠林大盜,便與那偷貓盜狗的不同。” |
刻骨銘心 |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 |
刑期無刑 | 語出《書 大禹謨》:“刑期于無刑。” |
遁世離俗 | 《楚辭·九章·悲回風》“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跡”漢·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離俗,自擁石赴河,故言抗跡也。” |
高步闊視 | 清·袁枚《新齊諧·冷秋江》:“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闊視,持大扇擊手作拍板,口唱《大江東》,于于然來。群鬼盡散。” |
飲水思源 | 北周 庾信《征調曲》:“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
東扶西倒 | 宋 楊萬里《過南蕩》詩:“笑殺槿籬能耐事,東扶西倒野酴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