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無物的成語故事

拼音kōng dòng wú wù
基本解釋空虛;沒有什么內容。形容言談、文章等極其空泛;沒有什么內容。
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無物,然容卿輩數百人。’”
空洞無物的典故
周顧,字伯仁,是東晉的一位大臣。他少年時就長于談吐,成人后頗有名望,談吐幽默詼諧,為人寬宏大量,不拘小節,性格開朗從不為一點小事而耿耿于懷。當時的人們都稱贊他“有雅量,友愛過人”。
由于他的才識、品德和他的名望很高,官居尚書左仆射之職,引起弟弟周嵩的不滿和妒忌。一次,兄弟倆一起喝酒,周嵩酒醉,竟拿起燃著的蠟燭朝周顧投了過去。而周顧只稍一躲閃,臉色依舊十分平靜,一點也沒有生氣,只緩緩地說道:“阿奴,你用蠟燭丟我,實是下策。”
東晉時期,在一些名士之中盛行著一種“清談”的風氣。那些名士們一邊飲酒、一邊發議論。他們只注重自己的個性品格,而不在乎禮節。
周顓的家里,也常常有人來喝酒閑談,其中一位就是輔助司馬睿建立東晉王朝的丞相王導。周家和王家都是中原的名門望族,所以周頤和王導之間的私交十分深厚。一次,王導和周頤談得十分投機,越談越高興。談著談著,王導高興之余,竟得意忘形地側臥身子,把頭枕在周顧的膝上,用手指著周頤凸起的肚子問道:“你這肚子里面有些什么東西呢?”
周顓挺了挺身子,摸著自已的肚子,詼諧地說:“這里面嗎?什么也沒有,‘空洞無物’。不過,像閣下這種人,倒也能容得下幾百位咧。”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空洞無物)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離心離德 | 《尚書 泰誓中》:“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全科人兒 | |
心里有鬼 | 莫應豐《將軍吟》第28章:“你這個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
進本退末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本議》:“愿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業便也。” |
炙手可熱 | 唐 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
高步闊視 | 清·袁枚《新齊諧·冷秋江》:“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闊視,持大扇擊手作拍板,口唱《大江東》,于于然來。群鬼盡散。” |
三人行,必有我師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心直口快 | 元 張國賓《羅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糧軍,哥哥是好人。” |
出頭露面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孫二娘從小出頭露面,況是過來人,慣家兒,也不害什么羞恥。” |
春山如笑 |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訓》:“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