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咎既往的成語故事

拼音bù jiù jì wǎng
基本解釋咎:責怪。對以往的錯誤或罪責不再追究。
出處春秋 孔子《論語 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暫未找到成語不咎既往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不咎既往)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革風易俗 | |
春風化雨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有如時雨化之者。” |
致遠恐泥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進本退末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本議》:“愿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業便也。” |
胸有成竹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有去無回 | 柯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
人心歸向 | 《晉書·熊遠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投石問路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2回:“此名為‘投石問路’。下面或是有溝,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實地,再沒有聽不出來的。” |
反老還童 | 清 翟灝《通俗編 識馀》:“《急就章》‘長樂無極老復丁’即《參同契》所云老翁復丁壯也,今變之曰反老還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