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達先生的成語故事

拼音huò dá xiān shēng
基本解釋指人心胸坦蕩,頭腦清醒。
出處《子不語》:“此處向不平靜,自豁達先生過后,永無為祟者。”
豁達先生的典故
孝廉蔡魏公對人講鬼有三技:一迷、二遮、三嚇。他列舉他的表弟豁達先生遇鬼的故事。豁達先生晚上路過西鄉(xiāng),看到一個涂脂擦粉的女人跟著他走,后又上前攔住他,繼而又變成披頭散發(fā)、血流滿面的惡鬼嚇?biāo)冀K不怕,鬼拿他沒轍。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豁達先生)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音信杳無 | 明·吾邱瑞《運甓記·剪發(fā)延賓》:“盼前程音信杳無。” |
春風(fēng)化雨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有如時雨化之者。” |
一時一刻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2卷:“可憐今日我無錢,一時一刻如長年。”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tài),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
挖空心思 | 清 俞萬春《蕩寇志》:“今此賊挖空心思,用到如許密計,圖我安如泰山之鄆城。” |
千絲萬縷 | 宋 辛棄疾《蝶戀花》:“會少離多看兩鬢。萬縷千絲,何況新來病。” |
度己失期 | |
煢煢孑立 | 晉 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 |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九卷:“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也。” |
女生外向 | 東漢·班固《白虎通·封公侯》:“男生內(nèi)向,有留家之義;女生外向,有從夫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