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利除弊的成語故事

拼音xīng lì chú bì
基本解釋興辦有利的事情;消除有害的事情。興:興辦;創辦;弊:弊端;害處。
出處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
興利除弊的典故
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擔任參知政事,他制定《均輸法》和《青苗法》減輕農民負擔,增加國家財政收入,《農田水利法》使全國興修水利,《保甲法》和《保馬法》增強國防。司馬光攻擊是生事擾民,王安石說推行新法是興利除弊。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興利除弊)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學貫中西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6回:“博了個熟識時務,學貫中西的名氣。” |
回心轉意 | 元 高則誠《琵琶記》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轉意時節,且更耐看如何?” |
經邦論道 | 《隋書 李穆傳》:“臣日薄桑榆,位高軒冕,經邦論道,自顧缺然。” |
富貴驕人 | 《陳書 魯悉達傳》:“悉達雖仗義任俠,不以富貴驕人。” |
主憂臣勞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 |
三長兩短 | 明 羅貫中《三遂平妖傳》:“萬一些后再有三長兩短,終不能靠著太醫活命。” |
萬無一失 | 漢 枚乘《七發》:“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 |
鋪天蓋地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 卷二 志仁禪師》:“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遮天蓋地。’” |
多情善感 | 唐·陸龜蒙《自遣詩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難忘,只有風流共古長。” |
萬里長城 | 《南史·檀道濟傳》:“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乃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