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論語的成語故事

拼音bàn bù lún yǔ
基本解釋舊時對儒學經典之一《論語》的夸贊之辭,掌握半部《論語》,人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出處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七卷:“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半部論語的典故
趙普,原先是趙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趙匡胤率軍北上,部隊到達陳橋時,趙普為趙匡胤出謀劃策,發動陳橋兵變。趙匡胤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史稱宋太祖。接著,趙普又輔佐宋太祖統一了全國,做了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趙匡義繼位,史稱宋太宗。
宋太宗時,趙普仍然是宰相。有人對宋太宗說趙普學識淺,所讀之書只是儒家的一部經典《論語》,當宰相不恰當。
有一次,宋太宗問趙普:“有人說你只讀過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
趙普老老實實地回答說:“我所知道的,確實不超出《論語》這部分。過去我用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在我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天下太平。”
后來趙普病逝,家人打開他的書箱,里面果真只有《論語》二十篇。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半部論語)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不二法門 | 《維摩詰經 入不二法門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
綽有余裕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 |
經緯天下 | 《史記·秦始皇本紀》:“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 |
大失所望 | 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記》:“秦人大失望。” |
路無拾遺 | 《孔子家語·相魯》:“孔子初仕為中都宰,中都魯邑制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如禮年五十異食也強弱異任、任謂力作之事各從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別涂、路無拾遺、器不雕偽,……” |
困而不學 |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青云直上 | 南朝 齊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
春冰虎尾 | 《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漫不經心 | 明 朱國楨《涌幢小品 存問》:“近見使者至城外,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經心。” |
有血有肉 | 秦牧《藝海拾貝 核心》:“但是總覺得那種思想交鋒并不是有聲有色,有血有肉,語言獨特,激動人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