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聽途說的成語故事

拼音dào tīng tú shuō
基本解釋道、途:路。路上聽說來的;又在路上傳播。指隨便傳說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沒有根據的消息。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道聽而涂(途)說,德之棄也。”
道聽途說的典故
一天,毛空告訴艾子:“一只鴨子一次生了一百個蛋。”艾子不相信。毛空又說:“是兩只鴨子生的。”艾子還是不相信。毛空又說是三只鴨子生的,艾子也不相信……這樣,最后一直增加到十只鴨子,艾子就是不信。過了一會兒,毛空又告訴艾子:“上個月天上掉下一塊三十丈長、二十丈寬的肉。”艾子也不信,毛空又縮短到二十丈長、十丈寬,艾子依然不信。艾子問毛空:“你剛才說的鴨子是誰家的?肉掉到什么地方?”毛空說:“我說的話都是在路上聽別人講的。”于是,艾子對他的學生們講道:“你們可不要像毛空那樣道聽途說!”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道聽途說)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早出晚歸 | 《戰國策·齊策六》:“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 |
卬首信眉 | 《漢書 司馬遷傳》:“今已專職形為埽除之隸,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 |
不折不扣 | 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窺戶的生活簡直是不折不扣的墳墓生活!” |
著手回春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來高一功的情況不妙,尚炯回來也許會著手回春。” |
縱橫開合 | 柯靈《向拓荒者致敬》:“這些文學的核心是迫切的現實感,而筆鋒所至,縱橫開合,娓娓而談,從歷史掌故……直至民間說唱與繪畫。” |
刑期無刑 | 語出《書 大禹謨》:“刑期于無刑。” |
結黨營私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黨營私,孤負任使。” |
意氣風發 | 三國 魏 曹植《魏德論》:“武皇之興也,以道凌殘,義氣風發。” |
膽如斗大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姜維傳》:“維妻子皆伏誅。”裴松之注引《世語》:“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 |
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怎當他只留支剌信口開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