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雞焉用牛刀的成語故事

拼音shā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
基本解釋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著花大氣力。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殺雞焉用牛刀的典故
春秋時孔子提倡以禮樂教化百姓,他的學生子游在武城做官時,提倡禮樂。孔子到武城聽到樂器的彈奏和優雅的歌唱,就對子游說:“割雞焉用牛刀!”子游解釋說:“君子學禮樂就能愛人,百姓學禮樂便于管理。”孔子十分贊許他的做法。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殺雞焉用牛刀)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絲不茍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茍,升遷就在指日。” |
卬首信眉 | 《漢書 司馬遷傳》:“今已專職形為埽除之隸,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 |
犬馬戀主 | 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踴躍之懷,瞻望反側,不勝犬馬戀主之情。”南朝·宋·鮑照《從臨海王上荊初發新渚》詩:“狐涂懷窟志,犬馬戀主情。” |
反唇相稽 | 漢 賈誼《治安策》:“婦姑不相說(悅),則反唇而相稽。” |
過五關,斬六將 | |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以權謀私 | 鄧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有的黨政機關設了許多公司,把國家撥的經費拿去做生意,以權謀私,化公為私。” |
將功補過 | 《晉書 王敦傳》:“當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要之將來。” |
戶限為穿 | 唐 李綽《尚書故實》:“(智永禪師)積年學書,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石。人來覓書,并請題頭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 |
懸崖勒馬 | 元 鄭德輝《智勇定齊》:“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補漏遲,抵多少臨崖勒馬才收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