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途窮的成語故事

拼音rì mù tú qióng
基本解釋日暮:天快黑;途窮:路走到了盡頭。比喻接近滅亡。
出處唐 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幾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窮。”
日暮途窮的典故
戰國時,楚平王的太子建有兩個老師,一個是伍奢,一個是費無忌。費無忌得到楚平王的寵愛,可是他又怕太子登位后會對他不利,于是他便誣告太子。沒想到平王竟然相信,還把太子調到邊關去。但是費無忌還是不放心,擔心太子找機會報復,因此他又將伍奢囚禁,并且派人殺害太子。
心狠的費無忌還不愿罷休,他想到伍奢有兩個兒子,于是他又派人殺害了伍奢和他的大兒子,只有伍奢的小兒子伍員逃走了。平王聽信費無忌的謊言,認為伍員是叛徒,因此下令追捕伍員。伍員為了逃命,一夜之間頭發胡子全白了。后來他逃到了吳國,幫助吳王,建議派兵攻打楚,經過五次戰爭,終于打到楚國都城,這時平王已死,伍員為了報殺父兄之仇,便挖出平王的尸體,親自鞭尸。伍員的老朋友知道之后便責備他。傷心的伍員對他說:“我像一個走路的人,此時天色已晚,但是路卻很遠,所以會做些違背常理的事。”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日暮途窮)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難得糊涂 | 林語堂《中國人之聰明》:“鄭板橋曰:‘難得糊涂’。” |
焦頭爛額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令論功而清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
皆大歡喜 | 《金剛經 應化非真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不驕不躁 | 毛澤東《中共中央關于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只要同志們對于軍事政策(行動和作戰)和團結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錯誤,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是完全有辦法的。” |
望風撲影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1回:“蔣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風撲影么?’” |
靡所底止 | 《詩經·小雅·祈父》:“胡轉予于恤,靡所底止。” |
八斗之才 | 唐 李商隱《可嘆》詩:“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
南轅北轍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 |
匡亂反正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于正。” |
遁世離俗 | 《楚辭·九章·悲回風》“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跡”漢·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離俗,自擁石赴河,故言抗跡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