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鳥盡,良弓藏的成語故事

拼音fēi niǎo jìn,liáng gōng cáng
基本解釋藏:收藏。飛鳥射盡,彈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或加以消滅。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
蜚鳥盡,良弓藏的典故
春秋末期,楚國范蠡和文種到越國去做官,輔佐被吳王夫差打敗的勾踐,他們發奮圖強,使越國強大,滅了吳國。范蠡深知勾踐的為人就到齊國隱姓埋名經商,他寫信勸文種離開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種不信被殺。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蜚鳥盡,良弓藏)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落落大方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9回:“杜雍卻不推辭,將通身換了,更覺落落大方。” |
束手無策 | 宋 王柏《魯齋集》:“士大夫念慮不及此,一旦事變之來,莫不束手無策。” |
大有可為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地方雖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為。” |
婦人醇酒 | 語出《史記·魏公子列傳》:“秦數使反閒……公子(無忌)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者四歲,竟病酒卒。” |
憂喜交集 | |
鍥而不舍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快心滿志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只圖一時快心滿志,不管犯世途萬種危機。” |
土木形骸 | 《晉書 嵇康傳》:“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 |
百無一是 | 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無一是,且朝夕以此相臨,極為難處。” |
春冰虎尾 | 《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