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錦還鄉的成語故事

拼音yī jǐn huán xiāng
基本解釋衣:穿;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穿著華麗的衣服回到故鄉;表示向親鄰炫耀自己的富貴。
出處《南史 劉之遴傳》:“武帝謂曰:‘卿母年德并高,故會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
衣錦還鄉的典故
吳越武肅王錢謬早年家境貧寒、生活困窘,后來迫于生計始投身軍旅,未想竟由此發跡,終致割據稱王,占有吳越十三州土地,成為一方霸主。顯貴后,他決定效仿漢高祖故事榮歸故里,打算好好在家鄉人面前炫耀一下。于是一面下令將家鄉改命為“衣錦軍”,并在故宅舊園基礎上大修宮殿樓閣,窮極壯麗一時,另一面又召聚親朋故舊、鄰里鄉人整日笙歌燕舞,歡宴不休,甚至于把自己幼時玩耍嬉戲的地方披上錦繡彩緞,表示不忘過去。他同時自鳴得意地令鄉人四處傳唱自己的《還鄉歌》,以歌功頌德,家鄉因此蔚為轟動,熱鬧非凡,人稱當年漢高祖劉邦唱《大風歌》時也不過如此。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衣錦還鄉)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不登大雅之堂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部評話,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
眼空一世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腹飽萬言,眼空一世。” |
引鬼上門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卻叫得‘引鬼上門’,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罷了。” |
付之一炬 | 唐 杜牧《阿房宮賦》:“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
零光片羽 | 黃遠庸《記者眼光中之孫中山》:“其所對北京內外記者所言,皆不過此三種政策之零光片羽,蓋孫先生之樂觀主義如此。” |
香草美人 | 漢·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靈修、美人,以譬于君。” |
進本退末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本議》:“愿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業便也。” |
視微知著 | |
頭面人物 |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發室也反映著人世的滄桑,何況到這里來整容的頗多頭面人物。” |
玉卮無當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無當,有瓦卮而有當,君渴將何以飲?” |